时光,总是虚度得好。
木心《文学回忆录》
这本书看得很慢。
长长短短、半年有余,主要原因是,不想被作者嘲笑。好在昨日已看到了第七十七讲《新小说(三)》,还有不到十讲结束。他写——
“一事不知,儒家之耻。现在呢,都不知,耻也不知。”
他说——
“我们这个上半学期最后一堂课,寄语一些话,一个个讲,尽量照顾大家自尊。”
就这一句,我来来回回看了五遍,改变了想法:
反正看了他的书就要被嘲讽的,也不要勉强自己全然不被嘲,嘲五成、忘两成,留两成自嘲、一成看书的尊严就可以了。
虚荣Vainglory
夜谭的开篇好像说的就是虚荣与守望先锋,然而我也再也没有去玩守望先锋(MD浪费钱)。
一个人的喜好,喜欢穿什么吃什么、喜欢唱什么歌看什么书、喜欢玩什么玩意儿消遣,终究与性格有关。切到游戏这个层面来说,喜好近战肉搏、远程打击和喜好辅助游走的人个性上一定有所不同。
多年来我一直是一个远离战场的吊车尾辅助药师,非要在性格上强做解释就是:热爱当圣母,满世界追着救人,恐惧直面威胁,把战斗的成败压在主力输出的身上。
近年来,已经越来越少去选择充当一个需要人保护的角色,输出型法师或猥琐流的暴力药师更多的成为首选,非要退而求其次,也是站在队友身前的肉盾。
生活中的际遇不能不说没有影响到性格上的转变,性格上的转变必也将影响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个性使然,依旧无法运转一个冲在最前线的战士,但有一天打开游戏发现自己再也不会打开那个无人保护就进不了野区的小药师时,才猛然发现离过去的自己,已经走得很远。
kindle
kindle里面有一本《牧羊少年的奇幻之旅》、一本《大秦帝国》、一本《凤求凰》、一本《明朝那些事儿》、一套《卫斯理》。
《明朝那些事儿》
故意留着不看完,心情可能跟不看慕少艾死去的那几集、不看古龙的最后一本书、不看心爱的少年长大后的模样心情一样,饱含幼稚。
不看,你就从未离开。
《卫斯理》
在身为恐怖片老司机的生涯中,小司机时被《大厦》的故事吓得不清。多年后跟人探讨有所收获:每个人都有的死穴,有人怕蜘蛛有人怕蛇,可能有人还怕鸡蛋;有人怕死亡的痛苦有人怕长生的无助,有人怕密闭空间就有人怕无尽的虚空。
所以送我《卫斯理》全套的人嘲笑我怕《大厦》,自己却对《解脱》中的“长生”敬畏不已。
长生不死多好啊,有生之年就可以看完全套霹雳布袋戏了。
挖鼻。
《牧羊少年的奇幻之旅》
对不起,我得的是一种叫“太多人推荐了就不想看”的病。
诛仙青云志
对于看古龙长大的人来说,一般很少会去看仙侠小说。这么说吧,大家世界架构都不一样,打起架来说不清。电视剧这个层面,已经很多年没有打开电视机这种东西依靠翻神秘博士过日子的肯定不止我一个。喘气。
烂片扎堆的日子里,在与基友们安利&被安利的道路上中箭过多,以我的口才也很难解释“我不喜欢李易峰但我喜欢张小凡”这种有悖常理的弟控心事。
自己过自己的迷弟小日子就好。
拉片
说起来是自己的专业不想丢,实际心理是,想起被学校弄丢的那两大本四开的拉片笔记就心疼,立刻燃烧起了自以为是的斗志。
上一篇拉片笔记三万字,现在这部刚拉完十五分钟。痛苦的不是拉片本身而是排版……
决定放下一切去摸摸猫的猫七七四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