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办事,顺便在南农校园里转了一圈。这是我度过年少时光的地方。农业大学特有的田园风光,给我的童年带来过多少乐趣。但现在除了主干道两边的法国梧桐依旧,儿时熟悉的景象几乎都不见踪影了。
从西边的便门进去,走过大牌坊,那右手边过去曾是一片实验果园,种满了苹果和桃,夏天偷桃,秋天偷苹果是孩子们的乐事。但看园子的老大爷很凶悍,记得一次几个小朋友一起偷桃被发现,老大爷擎着根棍追赶,我们四散奔逃。跑着跑着,我余光所及旁边的一个同学突然凭空消失了!我们只顾自己逃跑,也没去管他。后来知道原来地上有个大坑,他掉进去了,摔的七荤八素,还给老大爷逮住,没挨揍,训斥一番。多年后他还拿这说事儿,怪我们不讲义气。如今果园已被一片楼宇占据了。
接着往前走,这里应该是过去的校医院,小时候没少在这打针,如今也盖起了新楼。旁边过去是个鱼塘,也是教学用的,那里的看守更加凶猛,有一次手持气枪绕着鱼塘追我们一个偷钓的同学。如今鱼塘已整修,成了一处景观,上面还有亭台、曲桥。左手那棵大樟树还在,可是旁边的老楼已换成了新楼。其实那老楼是极好的,解放前的建筑,古朴典雅,木质的地板漆成暗红色,踏上去特别有饱满厚重的感觉。
走到学生宿舍区,格局也变了,老礼堂也早被拆了。那时老礼堂每周末都会放一场电影,是孩子们的节日。我们总能混进影院,或许是检票员根本就不在意吧。银幕上上演着一场场悲欢离合,孩子们在黑暗中嬉戏。有时跑到后台,怔怔的看着播放机投出的光线射向银幕,尘埃在光影中舞动,伴随着胶片转动的沙沙声,大家突然安静下来。多年后看《天堂电影院》的时候,不禁会心微笑,那情形是多么相似。还有郁冬那首《露天电影院》,“我长大时看着他们表演着爱情,当他们接吻的时候我感到伤心,在银幕的下面孩子们做着游戏,在电影的里面有人为她哭泣。”这是那个时代的孩子们共同的回忆吧。
儿时的生活场景不过发生在20多年前,如今却已没有痕迹供人回味了。谁能想到就在20多年前,我家的旁边竟有一个牛奶场呢?那时的清晨是在奶牛哞哞的叫声中醒来的。如今住在那高档小区里的人们,能想象当年的脚下曾有一群活力四射的种牛在围栏里四处冲撞吗?
南京市近年修葺了古城墙,青石大砖平滑如镜,晚上还有射灯打向城墙。修城墙是好事,只是修的太新了,这就像有人要将祖传的青铜器拿去鉴定,嫌上面的铜锈太暗淡,拿砂纸打磨一新。专家说:东西是好东西,最好再传几代,有了铜锈才好。上中学的时候,每天放学回家都路过中山门,有时停下来上去走走,古城墙遍布弹孔,那是太平天国和抗日战争留下的伤痕。凭栏西望,残阳如血,夕阳下,残缺的垛口上摇曳着几株新长出的青草。刹那间,关于这座古城的如烟往事扑面而来,让人神伤,让人叹息。这才是遗产带给人的文化感受。
新旧更替是不错的,但我们仍需保留下一些记忆。当下的中国走的太快,人们急于将旧的痕迹铲去,喜欢在一张白纸上绘制蓝图。可是走的太快会错失路上的风景,甚至淡忘了自己曾经沉醉着欣赏的风景。这时就需要一些旧的痕迹来帮助我们,帮助我们回忆曾经感动我们的人或事。旧的痕迹自然不鲜亮,或许有缺陷,可是哪里有真正的圆满呢?打动我们的记忆也并不都是快乐吧?
当年明月在,曾照彩云归。这月光笼罩下的城市,还是当年我熟识的故乡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