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这话说起来可就复杂了,我们现在谈到东汉末年的乱源总不免谈到黄巾起义,这次起义给汉王朝造成了沉重的打击,声势极其浩大。黄巾起义中就有这句苍天已死,黄天当立的口号。这个口号无论是在正史中的《后汉书》,还是在小说中的《三国演义》中都提到过。
但虽然知道这句口号的人多,不过了解口号背后意思的人却非常少。大多数人一开始听到这句口号可能会疑惑,苍天怎么会死?黄天又怎么立呢?然后就觉得这是造反的草寇说的话,所以觉得于理不通,于是不求甚解,一笑置之。
其实不然,既然是一个造反的口号,那就必然要制造一个大家都懂的,都明白的,只有这样才能传播的广,煽动的人多,跟他一起造反的人也就多,才能更有利于他目的的达成,否则你创造的口号别人都听不懂,那还怎么能流行起来呢?所以一定有他特殊的含义。
要了解这句话的意思,首先我们要明白,古人的世界观由于当时的时代背景和条件和我们今天的人不同。我们今天说什么天子,就是一句空话,没人真的信古代皇帝真的是天子。但是古人那可就不一样了,尤其是在汉代之前,那是真把皇上当做天的儿子的,这种思想起源很早,一直到汉代都很流行。
很多人都知道汉高祖斩蛇起义的这个故事,这件事在《史记》和《汉书》上是这样说的:汉高祖有一次在夜间走路,突然看到有一条白蛇挡住了去路,然后高祖就拔剑把这条白蛇给杀了,高祖走了之后,又有人走过这地方,就看到有个老妇人在哭。这个人就问她发生了什么事。
老妇人就说,我的儿子被人杀了。过路的人就问她,你儿子是谁?被什么人杀掉的?老妇人回答说,我儿子是白帝的儿子,现在给赤帝的儿子杀掉了。过路人就觉得她这话奇怪,以为是在戏弄他,准备给这老妇人一点教训,但是这老妇人却突然不见了。这个故事肯定是编出来的,但是当时的人为什么编造这种故事却是因为背后有这种迷信的思想。
故事中的赤帝、白帝其实正是和张角所说的苍天,黄天是一个道理。
我们种植的农作物是靠着四季的变化才能生长成熟的。古人看到了这种变化,就以为每一个季节都有一个天神暗中主宰着这种变化,所以有青、赤、白、黑四个天帝。这四个天帝分别对应四个季节。
青帝主春生,赤帝主夏长,白帝主秋收,黑帝主冬藏。那这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又都是要靠土地的,所以也就又有一个黄帝来主宰土地的随时变化。这就是五个天帝的由来。
古人又很早就有五行的思想,把物质分为五类,那就是金、木、水、火、土。然后把这五行再配合上东、西、南、北、中这五个方向以及四个天帝所代表的四季变化相配合。
木在东方,属春也就是青帝;火在南方;属夏也就是赤帝;金在西方,属秋也就是白帝;水在北方;属冬也就是黑帝,土则在中间也就是黄帝,它的次序也在木火和金水的中间。
之所以这样分,大概是因为春天是草木生长的季节,所以木属于春;夏天炎热,所以属火;秋天草木都死了,其性质为肃杀,金属又是做兵器的,所以属金;冬天寒冷,水也是寒冷的,所以属水;至于土,则是因为古人以自己居住的地方为中心,所以就把它也加进去,并把他的位置放在中央。
古人认为这五个天帝的儿子,是轮流来管理人间的事物的,那么皇帝也就必须是这些天帝的儿子。所以朝代的更替那就是一个天帝的子孙让位给另一个天帝的子孙,这也就是所谓的“五德终始之说”,所以我们看历史,经常看某个朝代是某某德王,如火德王、木德王之类的。其来源也就是这个五德终始之说。
这个五德终始既然是轮流来管理人间的事物,那就必须要有顺序啊,所以这个顺序就有两种说法:
一种是按照相克的顺序来排的,首先是代表木德的青帝,然后是金德的白帝,之后是火德的赤帝,之后该水德的黑帝,之后是土德的黄帝,之后又该是火德的赤帝。
另一种就是按照相生的顺序来排的,木德的青帝之后该火德的赤帝,之后该土德的黄帝,之后该金德的白帝,之后该水德的黑帝,之后又该火德的赤帝。
在西汉的前半段,古人是依照相克的顺序的,所以以周朝是火德的赤帝,秦朝是水德的黑帝,汉朝是土德的黄帝。到了西汉的末年,又改用相生的顺序了,而且在这之后又把秦朝剔除在外,不算秦朝。于是以周朝为木德的青帝,汉朝自己是火德的赤帝。
看到这里大家也就明白了,张角说什么黄天,苍天的,很明显就是想取而代之的。不过如果按照相克的顺序,把秦朝剔除不算的话。应该是汉朝所代表的水德黑帝,张角所代表的土德黄帝,口号应该是黑天已死,黄天当立;
依照相生的次序,汉朝就应该是火德的赤帝,同样的张角是代表土德的黄帝,那口号就应该是赤天已死,黄天当立;总不该是苍天已死,黄天当立。
我猜,他是把苍天放在一个更宏观的层面,也就是说汉朝是火德赤帝所代表的苍天要死了,由我土德黄帝所代表的苍天要代替赤帝了,张角苍天已死,黄天当立的口号要表达的就是这个意思。
看到这里我相信大家也就明白了张角之所以喊出这个口号,很明显是想代汉自立,然后自己开创一个崭新的王朝的,那他的这个王朝按照五德终始的顺序就应该是土德,自己是五天帝之中黄帝的儿子,要来代替汉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