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如果我做了错事,你还会爱我吗?”
昨晚,在开始讲《无论你做什么,宝贝,我一直爱你》这本书之前,我四岁的儿子问了我这样一句话。
一时间,我竟然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是的,无论你做什么,我一直爱你。可是如果你做了错事呢?我仍然爱你吗?
比如说,今天早上吃早饭的时候,你要求看两集动画片,可是时间根本不允许你看这么多。在我的各种催促下,你吃下了一个半鸡蛋,又喝了两小碗的牛奶。第二碗的时候更是在我们的各种催促中手忙脚乱,一会儿喝到了衣服上,一会儿碗里的牛奶洒出来,在我们的各种批评和提醒中,你也很不开心地走出家门。到了幼儿园门口,更是各种扭捏作态,非要我送你到教室门口,而我心中一方面焦急地担心快迟到了,另一方面却觉得这样的你怎么那么不乖。此时,我的内心真的说不出那么多的爱。
是的,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你这个问题。
翻开这本经典绘本,我看到了妈妈对孩子的爱,充满在起床的时候、在独自玩的时候、在一起读书一起拼图的时候、在画画的时候、在洗澡的时候、在和你在一起的每一刻。
妈妈爱你,无论你是国王还是超级海盗狗。无论你头发乱糟糟、浑身皱巴巴、还是画画时小手、小脸和头发黏糊糊,满地都是画纸,颜料四处飞溅的时候,妈妈都一直爱你。
好美的故事啊。读来,享受故事内容优美的同时,脑子里也在不断浮现着孩子成长中的点点滴滴,也许就是在这样不断滋润心灵的绘本中,促成了孩子的成长,又促成了父母的成长。
这几天在阅读尹建莉《好妈妈胜过好老师2:自由的孩子最自觉》里面以回复读者来信的方式,回答着孩子成长中父母认为的各种问题。
其中有一些点,间接回答了我4岁孩子的问题。
爱是给孩子自由,培养其独立性,基础和前提是信任孩子。自由的人才能拥有独立的思想和品格,才能在生活中拥有安身立命的资本,所以父母要培养独立自主的孩子,培养快乐幸福的孩子,就要懂得把自由和宽容还给孩子。
然而很多人又会有疑问:给孩子了自由,孩子是不是就为所欲为、胆大包天了?而尹建莉也提出:
真正的自由不是放任,而是给孩子选择权、尝试权和犯错误权,使孩子获得成长必需的生活经验。
并且,今年上学以来,我早上送孩子的过程中表现的焦虑和焦急,也让我清楚地看到自己焦急的内心,老公总是说:“别着急,即使着急也不要表现出来,更不要不断催促他”,而事实上我总是会不自觉地把焦急的情绪表现出来。在做父母这条路上,我也得不断修行。因为尹建莉也说:“父母越平和,孩子越听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