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的三百年江山,在明太祖打下江山时就已注定。
先说太祖的出身。
一个差点饿死的人日后对生存的担忧,决定了很多事情的格局。
朱元璋的父母、哥嫂、侄子都因饥饿而死,“饥饿”这两个字在他的心里刻下了深深印记。所以,在创立大明王朝时,朱皇帝就分封儿孙藩王,“上卫国家,下安民生”。说实话,乞丐出生靠自己的能力打下江山的皇帝,让几十位儿孙驻守各地为王,既靠自己能力卫戍国家,又能在自己的一方地域上培植自己势力,富国强民,何乐不为?
“肥水不流外人田”,让自己的儿孙把握着统帅兵力的权力,都是自家人,肯定可靠。再说,藩地统兵的权力属于自己的子孙,但财政权和人事权却归中央。这样,即使有个别儿孙想要“图谋不轨”,也会受到诸如经济方面的掣肘。
再说太祖的婚姻。
朱元璋在婚姻上是幸运的。首先他娶到了一位侠肝义胆而且还颇有智慧的女子马氏,另外这位女子和朱结婚时没有父母兄弟,朱元璋没有因为结婚带来“负赘”。
整个大明王朝几乎所有的皇后,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出身寒微、外戚孱弱、宽厚隐忍、恪守尽职、相貌端庄、身体羸弱、膝下少子。这大概都是依照在太皇太后马氏的模板在民间寻找的小家碧玉。
“妻贤夫祸少”,这在民间屡屡应验的俗语,同样在皇宫也实用。纵观整个大明王朝,贤惠的皇后稳定后宫,甚至为稳定整个国家起到了作用的皇后,比比皆是。更有甚者,一代皇后为儿子、孙子的江山立下汗马功劳的,也不是一位两位。
当然,在大明王朝诞生的多情皇帝,也不只是太祖一位。
一般人的成长历程,决定了一生的建树。
太祖从底层成长起来,深知民间疾苦并且想方设法在自己建立王朝时避免这些弊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