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在某座大山深处,有间茅草屋,一个书生隐于此处苦读。
某日傍晚挑灯夜读时,忽然间耳畔铃铛声不绝回响,他开窗环顾,只见大雾弥漫。
不多时,便见一名身着红裳的妙龄女子撑着伞,从柳林间赤足缓步而来。
脚踝处系着的金色铃铛随着脚步轻轻作响,映着额间的朱砂痣越发惑人。
这一朝相见,情意便是一发不可收拾。
后来,这女子随书生在这屋内红袖添香,时常也燃一支老香,铺纸研磨。
——
某日,书生专程去远处的镇上买回了清酒,二人借着烂漫的星河,饮酒作欢。
三巡而过,皆有了些醉意,看着那女子微红的脸颊以及皱起眉的模样,好像有什么心事。
书生问道:“不知姑娘你为何眉头紧蹙,是深夜畏寒,还是不胜酒力?”
她摆了摆手中的酒瓶,媚眼如丝道:“其实,我原本有个夫君。只是他被歹人所伤,如今命不久矣,听闻必须用别的男人自愿给出的一滴心头血,方能救命,我寻觅了数百人,都没有人肯帮我。”
她不知不觉流着泪,饮了一大口酒,随后轻轻侧头问他:“那你呢,臭书生?”
“我呀,在家乡早已娶妻。后来得了重病,家中产业尽数变卖之后去求药,也没有治好她,我想要求取功名,这样就可以聘宫里的御医为她治病。但是……”
“但是什么?”她问。
“但是前不久,我去镇上买笔墨的时候,遇到了一位道长,他说我的妻子中了蛊,除非用狐妖的半颗内丹才可以为引,所以……”他叹了一口气,然后望着身边安静的她。
“所以……”
几秒的对视之后,二人相视一笑,达成协议。
书生给了她一滴心头血,她给了书生半颗内丹。
——
原来书生早已得知这山中有一狐妖出没,所以他才搬来此处,日夜等候。
后来,书生回到家乡治好了病重的妻子,并且进京考上了状元。
而狐女也用书生的心头血治好了她的丈夫,继续四处云游。
可是,书生总觉得自己的伤口可能不会好了,因为在午夜梦回时,狐妖那一夜笑着流泪的场景总是反复的扎着他的心。
他拿出同狐妖画的那幅林中屋,随后提笔写到——
“微微薄雾影上走,袅袅炊烟印影柳。”
“魂牵梦萦几度秋,不见美人思不休。”
而狐妖的丈夫为了庆祝病愈,摆宴三日,广邀八方神明。
席间,狐妖喝了很多酒,跑去洞外的柳树上吹风,她晃着脚丫,铃铛叮当响。
随着风起了,她迷迷糊糊道:
“还好我们都别有用心,还好我们两不相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