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很幸运,有一个可以耐心指导自己的老师或者师兄师姐;但是更多的人是没有的。有时候并不是因为师长们不愿意帮你,而是因为他们很忙,忙到自己的事情都处理不完,哪有心情指导你?他们知道这个路并没有那么难走,你自己一个人也是可以走地通的。所以他们放心地任由你们摸索。
零、本号的初衷
很多科研小白因为不知道如何去做,艰难地在科研路上摸索。他们常常觉得很辛苦,很艰难。其实这些摸索的道路已经被很多人趟过,而前辈也已经总结过避坑指南或者抄近道攻略。只不过我们不知道如何去获得这些经验,甚至不知道有这些经验的存在。
爱生活的科研狗就是为了打破科研入门信息的不对等,帮助科研小白。
刚开始我只是希望把我的经验传给别人,不希望他们踩坑。可是我在唠叨的时候,他们并没有在意我说的。因为他们现在不需要。
因此我想着把它写下来,也许有天他们需要的时候可以直接发给他们(防止等他们想看的的时候再找我,而我又不记得了;或者需要我反复说很多遍);也许会有想看的人看到,从而对他有所帮助。
后来我写不动了。我发现别人有很多好东西。我不想自己仿照别人的攻略造一份新的极有可能是劣质的山寨品,我开始了转载。我希望这些优秀的内容可以到达更多的人面前,同样可以帮助到更多的人。
转载到一定数量后,我有了不好的感觉。有很多东西,哪些东西对大家才是有用的,哪些东西是需要被淘汰的。我们如何检索、分类这些文章(信息和知识)。我开始了梳理这些内容,我想建立科研知识体系,对科研知识进行分类从而更好地指导大家。多次更新迭代之后就形成了当下的目录分配。
当然在“科研狗”开始的时候,我就确定了科研不应该只有科研,还应该有生活——科研生活和娱乐生活。所以我尽量容纳更多更大的体系。不仅仅是科研,还有人生效率、整个人类的知识体系,等等。
一、本号对于科研知识的体系
科研最准确的名词是研发(Research&Development, R&D),主要工作是研究我们不知道的或者优化已经有的。
输入、实验、输出是我更新了好几次之后梳理出来的一个模型。我们所有的学习活动其实都可以划分为这三个部分,科研也不例外。我们需要足够的文献信息输入,然后消化形成想法并指导实验,最后成果输出发表论文专利等。
我这里形容为水萝卜模型。输入(叶子)是期刊、论文、书籍、专利等等多种形式的参合,输出(根)一般仅仅是上述文献中的一种,虽然会有很多小的分支,但是并不多。中间的实验(根茎)则是非常庞大复杂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千变万化的。
上图可以理解为一个工作量或者说复杂程度的分配:
萝卜的茎和叶从总量(所有的文献集合)来说是之最庞大的,但是对于在一个专门领域的个体,它所需要的内容却不是最多的,可能只需要一片叶子;
萝卜的根从总量上来说并不大,对于个体来说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方面,它的变数很多。
输出的论文,从总体上来说没有意义,只针对个体有意义,而且很单一。
这是一个基本的框架模型(水萝卜倒过来也许更棒,须根是文献,主根是核心观点,膨大的茎是实验过程,花亭是成果)。也许有人可以从另外一个维度提出优秀的框架,但是这不影响这个框架的完整和效用。
1.1、会讲故事的论文
科研的开始和结束基本都是以论文为核心(部分专利等也可以等同于此)。论文对于小白来说论文可能有点非常的高大上,或者说难懂。然而应该把它当成一个故事来看待。虽然说这个故事的背后有比较强的逻辑推理,但是大咖都告诉我们写论文就是在讲一个故事,我们要把这个故事讲好了、讲圆了就可以发表好的文章。
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大牛都会把自己论文说成为文章,也许在他们看来这个文章只不过内容是小众的,其实和普通的文章没有多大差别。
所以我们写好这个论文,首先是对专业领域或者说我们的实验有一定的认识,然后借用一定的语言技巧把它完美地表达出来即可。
1.2、各部分科研时间的分配
很多人把大部分时间放在实验上而忽略文献输入,这个并不可取。因为实验必须得在文献输入的基础上完成。
我记得某权威机构曾经给过一个时间分配表,我这里暂时找不到,给大家提供这么一个样板作为参考。
文献输入时间要超过一半,而实验只有三分之左右,剩下的时间是成果输出。
体系之下的东西(价值)
我们所有的活动都可以用“道术器用”的来分类划分。我们所有的科研活动都是为了有用:有研究成果,有专利论文、可以评奖评职称等等。我认为输入、实验、输出的模型很好,但是有什么用呢?又不能发论文专利。
那么“爱生活的科研狗”如何帮助大家发论文专利呢?也就是说如何有用呢?从道术器三个方面来看!
道是个非常玄妙的东西。大道至简,我们姑且认为道是:科研的本质是一种学习过程,学习前人经验,学习自然规律。
科研要分为:输入文献、整合处理、输出成果三部分。这三个我们可以说它是小道,也可以是大术。在每个条目(大术)之下都可以更加细分。如何做好输入文献,如何做好整合处理,如何做好输出都有很多方法或者术,我们很难列举完全。
但是有一点:所有的道和术都是需要一个承载体,这就是器。这个器可以是我们自己、其他人、软件、工具等等。
此时,我们公众号的内容实质是在自己所列的道和术的框架下,对器的一种分类。我们告诉大家器的使用背景、器的种类和器的使用方法。目的是希望大家可以借助一个或者几个器更好实现用。
关于器
因为器的种类繁多,使用方法多变;而且会不断更新迭代。虽然我们力图建立这个分类。但是很明显,我们还差很多,也做不到实时的更新维护。所以我们希望尽可能全,或者告诉大家有这个东西。也许这个软件教程已经落后,也许这个软件我们没有。但是我们告诉你这个软件可以在某个方面解决你什么问题。也许你现在不需要用这个器,但是你以后也许需要的,到时候来这里找。
有人善于使用各种各样的工具(软件、机器等),帮助自己更快更好做完(实验)任务或者做自己不能做的的(实验)任务。这是我们通常意义上对于使用器的理解。
有人不喜欢使用工具,就想自己做。他们不喜欢借助外力,全部自己独立自主完成。这时候自己就是器,一个适用性非常强的器。也有人喜欢求助别人,或者领导别人。这时候他们的器就囊括了其他人,极大弥补了自己的不足或者增强了自己的能力。
人也是器,虽然万能,但是通常来说效率低下。所以我们在充分使用自己的时候,要懂得借助其他器(外力),实现自己效率的增长。
总结
爱生活的科研狗是一个定位帮助科研小白解决科研入门问题的公众号。我们在自己梳理的道(科研是一种学习下过程)和术(输入、整合、输出)的体系下,对各种器进行分类和补充搭建。这个体系是一个检索选择的体系,也是一个发现的体系。
我们希望借助这个体系,可以帮助大家更快的实现科研的用——有成果出来。
爱生活的科研狗,让科研不再难,让科研充满快乐!!!
20191203早晨更时间分配图;20200308更新模型图和部分文字;
欢迎关注公众号:爱生活的科研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