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这篇是搜狐的征文,很荣幸,我得了第一。拿来和大家分享,希望家长们真的爱自己的孩子,而不是爱想象中的孩子……
文|亲子心理师徐婧英
01.
夏天,带儿子去台湾。因为是亲子团,孩子多,出发前,13岁的儿子就嘀咕,千万别是一群小屁孩,最好有差不多大的。没想到,一水水的10岁-,有的还没上小学。儿子表示很悲摧。
一路上,导游很尽职,讲笑话,说段子,把大家逗得前仰后合。导游还提出,所有孩子都准备节目,第二天在长途大巴上表演,代表每个家庭展示风采。孩子们齐齐响应,有的在电梯就开练。
只有儿子闷闷不乐。
我问为什么,儿子说,实在不想和一群小屁孩演什么节目。我暗笑,你刚刚不是小屁孩才几天,提起小孩就一脸嫌恶。
我不动声色问他,那你想怎么办。儿子说,他一点儿也不想演,可怕导游不答应,也担心别人怎么看。看他纠结痛苦,我什么也没说。
儿子内向又敏感,小学还不明显,讲故事、演讲、主持频频上台,每每拿奖。进入青春期,他像变个人,发个言推三阻四,能躲就躲,出头露脸,更想都别想。
导游的提议,在他,一个1米72、变了声、有了小胡须、内向敏感的半大小伙子来说,真的挺难。
该来的总要来,第二天,旅行团的孩子才艺大爆发,唱跳不在话下,有一个还嫌车厢太小,没法儿翻跟斗,吵着要找大场合。
只有儿子,不肯表演。
那闪躲的目光,那缠绞的双手,那下意识紧靠车窗的身子,就像陷在重围中的小鹿。
我知道,对他,勉强不得。
虽然导游频频点名,甚至走过来,作势拉他;虽然旅行团的人都在看;虽然全车的孩子都起哄,大哥哥怎么不做榜样,我笑而不语,只是拉过儿子的手,轻轻抚摸……
吃饭时,有妈妈忧心忡忡问我:你总这样,孩子说什么是什么吗?我知道,她的言外之意是,儿子说不演就不演,我既不批评也不强迫,反倒听之任之,太惯孩子了。
我笑着回道,因为我知道他很有分寸,所以,我比较尊重他,我在等他。
饭后,去海边,孩子们撒开了欢。
儿子和我坐在沙滩,四下无人,儿子郑重对我说:妈妈,对不起啊,今天让你没面子了。我笑笑没答话。
儿子接着说:不过,谢谢你啊,没逼我演节目,别人说我,你还替我说话。
你知道吗?如果你当时逼我,我真的不知怎么办了,我都要哭了,我实在不想演。
妈妈,你说,我是不是有病,将来,会不会一事无成?
我说:当然不会。你看,尽管小孩表现都很好,可导游让大人演节目,却没一个演。
这说明年龄越大,顾虑越多,不会随心所欲表现。那时,有思想有内涵的人,就会脱颖而出,而你,就是有思想有内涵的人…...
那个下午,面对大海,我和儿子促膝谈心,我知道,我的每句话,对这个敏感的孩子,都是慰藉,都可疗伤。
02.
总有家长咨询,孩子很内向,在家很能说,在外面胆小不爱说,尤其不爱表演节目怎么办?我常常反问,你是一个爱说、爱表现、外向的人吗?
因为我自己就不是。
我清楚记得,小时,家里来了客人,我死活不肯进屋,躲在仓房,直到客人走;春节拜年,父母让我叫人,我在心里叫了很多次,可怎么也说不出口,后来,宁可不要红包,也不肯走亲戚。
我是内向的人,当然会有内向的孩子,也能体谅那种不想说不想演不想表现的感觉,那真的很无助、很纠结、很自卑,也很折磨。
很庆幸,当年父母没有强迫我,随我去,我也乐得躲进自己的壳。慢慢长大,直到工作,采访、直播,虽然还打怵,但不再逃避。否则,父母威逼,真的会加重痛苦,延长折磨。
03.
看特朗普外孙女秀才艺,我知道,好多人很羡慕。
尤其逢年过节,让孩子演节目成了太多家庭的习惯,成了中国式见面礼。孩子大胆表现,旁人喝彩,家长倍儿有面子,自然不错。问题是,有的孩子不愿意,像我儿子,像我。怎么办?
我觉得,家长不妨想明白这几件事:
· 不同成长阶段,孩子的表现会不同
小时,没准拦都拦不住,尽情放飞自我,大了,可能心如止水,不再折腾。像我儿子,你能做的,只有接受,谁还没个小个性?
· 你内向,孩子凭啥就要外向?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基因这事真的挺邪乎,不光DNA,脾气秉性也遗传。千万别想着改良基因,非要内向变外向。
告诉你,越盯着越改不了什么,反倒让孩子越来越胆小内向,心理学上管这叫负强化。越强迫,越粘着,孩子会卡在那,动不了,过不了心理那个关,望而生畏,更不敢表现。
· 胆小内向和胆大外向并不是哪个好,哪个不好
任何一种性格都有好的方面,也不尽人意的地方。
你要教孩子的,就是扬长避短,仅此而已。
· 面子真的很重要吗?
孩子演节目,别人夸几句,你有面子。为了这几句夸,哪怕孩子不爱表现,也硬逼孩子,你死要面子,孩子活受罪,值得吗?
孩子是咱亲孩子,内心受伤了,里子不好了,你死要来的面子,迟早也会丢掉。
孩子开开心心、健康快乐,才是真格的,这样的里子支撑的面子才是真面子、大面子、靓面子,更是永远的面子。
其它的,都是浮云。
04.“等你准备好了”
说了这么多,你可能会说,孩子不想表现,父母就啥也不说吗?
当然不是啦。
其实,想让孩子大胆秀才艺,只需说一句话:“等你准备好了”:“等你准备好了”再演,“等你准备好了”再说。
让孩子了解,你的期待;让孩子知道,他是主角;让孩子清楚,有说不的权利;让孩子感到,ta不是不行,只是暂时没准备好。
短短一句话,孩子不会因不想表现而自卑,更能感到你的温暖,你的鼓励,你的允许,你的宽容,智慧父母,何乐不为?
喜欢就点那个红心,赞一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