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资料
作者是个游民,花了十年从金融业到修路工再到一个“流浪汉”,前些年大都在中东非洲等热带地区游荡,今年鬼使神差(自作孽)地跑到了西伯利亚,在贝加尔湖边找了个小木屋独自过冬,今天是第七十一天。
以下是选择木屋独居的17个理由:
1、
不会失眠,不必调闹钟,每天睡到自然醒。跟着自己的节奏生活,要多混蛋就可以多混蛋,不用担心影响到别人,不需要向任何人解释。
可以通宵看完一本书,可以傍晚睡午觉,可以半夜爬起来写东西,可以清晨冲一杯咖啡坐窗边,看太阳还盖着棉被睡懒觉,牛群在浓雾中缓缓流过。
2
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或是什么都不做。读喜欢的书,想可爱的人,写长长的信,不寄出去。
3
时间全是自己的,有大把的时间可浪费。可以悠哉地花三个小时做一顿饭,可以跟一锅汤比拼谁更“坐得住”。当然了,我坐的是椅子,它坐的是火炉。
4
跟孤独友好相处,反正你不友好也没别的办法,不如学着和孤独做朋友,问他的真名是什么,喜欢谁,跟他吹牛,调戏他。
5
可以安心地把手机调成静音。反正远方有什么急事,我也帮不上忙,也不用追热热闹闹层出不穷的节目,什么跑男歌手芈月传啥的,都不看,反正想看也看不到。
6
耐心,在雪地里抬起一只脚,再抬起另一只脚,急不来的事情,就慢慢来。可以一口气读完一本书,可以啃以前啃不下去的大部头,譬如迷人的《追忆似水年华》,反正长夜漫漫,反正你没也没别的事干。
古人谈读书,“饥读之以当肉,寒读之以当裘,孤寂读之以当友朋,幽忧读之以当金石琴瑟也”,我加一条,“饱暖读以当情人也”。
突然想起以前看到过的一句话“看电视和上网给人一种热闹的假象,关掉机器后人会感到特别孤独,容易导向忧郁;只有本来就是单人行为的读书,才能把令人低沉的孤独变为自甘寂寞的幽独。”小木屋独居的第三个月,觉得大概就是这么回事。
7
只做自己爱吃的食物,可以放糖,放辣,或什么都不放。把饭菜放铁板上热着,想吃就可以吃,爱吃几顿就吃几顿,不想洗碗,就放着。
饭菜做砸了,也没人抱怨(肚子有时会表示不满)。
8
开始跟自己对话,尝试去回答一些一直想不明白的问题。譬如爱情是怎么发生,又是怎么消失的?是像火生起,熄灭,一不添柴,灭了就灭了那样短暂?还是像肚子饿了,饱了,又饿了那样至死不息?
譬如你到底需要的是爱还是女人?是需要一个女人还是需要“她”?
又譬如长年旅行最重要的技能,到底是学会热爱孤独呢,还是学会热爱土豆?
9
在家里有老妈管着,在学校有宿管查房,一个人住,终于可以自由,散漫,不修边幅。
被子不用叠,衣服不用理,裤链忘了拉也是没有关系的。
随时随地抽烟,烟灰弹哪里都可以。
东西怎么顺手怎么放,把房子乌烟瘴气、乱七八糟都没关系,自己知道东西在哪可以找到,就算找不到,那也是我自己的事。
10
闲,闲得把审美当成了宗教。天地有大美而不言,那我也不多说了。
11
安静,曾经喧嚣的变得沉默,曾经沉默的有了声音。
听见太阳掉进湖里,
听见天空拉起帷幕,
听见雪花落下,
听见风起了,风停了。
听见想念的声音,
它跟孤独的声音很像,但更轻。
12
独立生活,自己劈柴,生火,打水,削土豆,烤鱼,喂狗……要是不用自己洗碗就好了。
13
我怕冷,像怕女流氓那么怕,但越是害怕,越想接近。
接近了之后,发现也没那么可怕,相反,冷酷包裹着的,是柔软和可爱。
14
长久地发呆,遐想无限的世界和遥远的人,活着的,死去的,然后忘掉,只剩下迷人的空白,如同窗外的白雪茫茫。
15
开心或不开心时,可以大吼,可以唱歌,唱多龌龊都行,唱多难听都可以,“我嘴里头笑的是哟啊哟啊哟,我心里头美的是啷个哩个啷。”
16
因为下雪,因为起风,因为没下雪,因为风停了,喝酒,火炉边喝,躺雪地上喝,爬屋顶喝,哪喝都成,加冰,加糖,加洋葱,加胡椒,怎么喝都行;微醺,酩酊,飘飘然,喝到怎样都可以。
17
酒后,或特别高兴时,可以笨拙地跳舞。
从前总不愿跳舞,跳起舞像撒欢的狗熊,像在烂路上开车的司机,反正要么我听到的节拍全是错的,要么是我的肢体全然跟不上脑子里的节拍,就像我一哥们,脑子转得快,想表达的太多,一急起来,说话就会结巴。
而一个人生活,怎么跳都没关系,没有参照,没有旁观,没有评价,根据自己的节奏摇动身体就好了。
没想到多年以后,我也终于享受到了跳舞的乐趣。
总而言之
“自由总是存在的,但是需要付出代价”,选择一种生活,就像选择一个爱人,要享受她的好,就得忍受她的坏。没有绝对的自由,就像没有完美的爱人。
好些人留言说我有勇气,过自己想要的生活。仔细想想,其实需要的不是什么勇气,而是要想得清楚,知道自己想要的,并且知道为之要付出的代价,然后自作自受,无怨无悔,就好了,哪有那么复杂。
至于这种自由的“坏”是什么,下次再写(不是下篇,如无意外,下篇要写故事,或瞎扯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