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娃是什么?
鸡娃指家长们为了孩子能取得优秀成绩,如同打了鸡血一般,不断给孩子安排学习活动,不断激励孩子上进拼搏。
鸡娃的表现是什么?
家长热衷于给孩子报名各种辅导班;带领孩子不断升级简历,以期进入名校;组建鸡娃群,共享资料,交流鸡娃方法等。
有人认“鸡娃”对孩子有不利影响,也对家长提出了“鸡娃不如鸡自己”的建议。
为什么家长们仍执着于鸡娃呢?
因为鸡娃对家长有很多好处!注意,是对家长而不是对孩子。
1
不用面对可能的愧疚感
愧疚是感觉对不起他人,很惭愧。鸡娃的家长普遍有一种心理:大家都在鸡娃,万一我不鸡,以后孩子过得不好怎么办?
不鸡娃,孩子过得不好,是谁的责任——是家长的。
家长已经尽力让孩子学习各种东西,努力在“鸡”他,如果孩子还不好,是谁的责任——是孩子的。
鸡娃,家长会焦虑。不鸡娃,家长既焦虑,又可能感到愧疚。
2
孩子的能力是家长的价值体现
鸡娃的家长与孩子在心理上处于共生关系,家长没有视孩子为独立个体。
比如,走亲戚时时,如果孩子会唱歌或跳舞,家长可能会说:“给XXX表演一个。”孩子表演得好,家长脸上倍儿有面子。如果孩子拒绝,便会被责骂,贴上“不懂事”、“胆小”等标签。
家长们谈论孩子时,也都说是“XXX家的孩子成绩多好,会做什么”。成年人看见有家长带着孩子时,了解孩子的信息也不是问孩子,而是问家长。
在他们的心里,孩子是家长的附属品。孩子的成就是家长功名簿上的一枚勋章。
3
避免与孩子有情感联结
深入的情感联结,需要敞开内心。对家长来说,这是困难的,甚至是恐惧的。在原生家庭中,他们与父母的关系都是疏离的,所以,与孩子建立亲密的情感关系对他们来说也是不容易的。
而鸡娃,让孩子参加各种培训班,学习各种东西,有效减少了与孩子的情感联结。而且可以被冠以“为孩子好”、“爱孩子”的名义。
4
鸡自己很费力,鸡娃更省力
懂得了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知易行难。
“鸡娃不如鸡自己”也是家长们懂得而难以实践的道理。
鸡自己,需要付出行动去改变。改变原有的生活方式、思考模式、行为方式等,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精力、努力……
相比之下,鸡娃就容易多了。
家长是有自主权的一方,而孩子是弱势的一方,是可以被控制的一方。家长可以用权威手段去逼孩子“鸡自己”。
6
转移家庭矛盾
全家人都去鸡孩子,可以转移家庭矛盾。孩子成为了家庭的“替罪羊”。
有的家庭,丈夫在外工作,妻子在家带孩子。此时,如果孩子学习成绩不好,丈夫就会怪妻子没有将孩子教好。妻子为了向丈夫证明自己,就会去“鸡娃”。
还会对孩子说:“我这一切都是为了你,要不是为了你,我用得着这么辛苦吗?”
家长将自己的责任,自己的选择转嫁到了孩子身上,让孩子成为了“替罪羊”。
鸡娃,背后有焦虑,也有不愿正视的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