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网师2020年度生命叙事·《让更多的人遇到更美的自己》】
让更多的人遇到更美的自己
提交人 183978 刘玉香
送你一朵小红花
遮住你今天新的伤疤
科罗拉多的风雪啊
喜马拉雅的骤雨啊
只要你相信我
闭上眼就能到达……
2020年12月31日《送你一朵小红花》公演,电影主题曲在简单的单段循环的旋律中,把电影主体内容从容不迫的吟唱了出来,旋律一次接着一次的升调,犹如我们在生活中跨过的一道又一道沟坎,翻过的一座又一座高山,听着酸涩,也听着疼痛,间奏的吉他伴奏曲,更像一个转着费劲却奋力在运转的齿轮,拉扯着,嘶鸣着。
我爱这首歌,像爱这部电影一样。歌和电影同样,献给普通的我们。习主席在2021年新年贺词中讲到:“平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每个人都很了不起!”在抗击疫情的日子里,我们每一位人民教师积极响应教育部号召,在“停课不停学中”都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光和热。
我想借这部电影对这个不太顺遂的年份振臂高呼“再见吧!2020!”,喊完,痛快了。
2021,让我们回顾来时的路,并戴上这朵小红花继续栉风沐雨砥砺前行!
一、遭遇“新冠病毒”,走进未来学校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必将会迎来现代教育制度的变革。朱永新老师在《未来学校》中指出,今天的学校将会被未来的学习中心取代。什么是学习中心?谁来学习?未来有多远?……任何年龄段的人均可以选择自己需要的课程来学习,这便是孔子倡导的有教无类的思想。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说:“把所有游戏和学习放入童年,所有工作塞进中年,所有遗憾留给老年,这是极端错误和非常武断的做法。”而学习中心,彻底实现了学习的终生化。
今年的疫情只是把未来学校的雏形提前搬进了千家万户。疫情期间,学生居家学习。我借用在新网师网络学习平台学习时对网络的熟悉,首先在自己班级里面进行试播。在本班的网络直播取得良好效果后,又主动承担起了全校教师网络直播的培训任务。随后又对全市教师进行网络直播培训。引领全市广大教师迅速掌握网络直播技术,有力助推全市的“停课不停学”工作。
朱永新老师说:未来学校教师的特点是,注重于学生情感沟通,注重及时发现和帮助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注重学生成长的内在需求,让学生更有获得感。
在班级网络授课时,我发现我们班一个学生,连续两次没有参加学习,我便给家长打电话,电话一天打了三次都没有人接,晚上打第四次电话的时候终于接通了,一个沙哑的声音问:“你是谁?”当我询问孩子没有上网课的原因时。话筒里传来一声咆哮:“你们做老师的挣着工资却让我们家长替你们看孩子!”我一下子惊呆了,但是我迅速的在心里告诉自己要镇定,家长一定是遇到了什么问题。后来我了解到,疫情期间因为工人缺少,孩子的妈妈一天需要工作12个小时才可以回家休息,我给她打电话的时候,劳累了一天的她刚睡着,所以才会情绪激动。在我们的周围生活着很多为了生活而不得不没日没夜地工作的人,他们也都想让孩子学习好,但是教育孩子对他们来说,一是没有能力,二是没有时间。未来学校我们不仅仅是在网络上授课,讲得精彩就行了,我们更应该关注学生的思想,关注孩子的内在需求。我迅速的把我们班住在同一个小区的同学们分成小组,组成小区学习共同体,引领孩子们互助学习。既减轻了家长的负担,也让孩子们在团队的引领下健康成长。我想如果将来未来学校成立的话,中小学生应该以小区或者区域为单位成立学习共同体,也是我们探索的方向。
疫情期间,我特别重视学生的思想引领。我每周日晚上准时召开学生和家长共同参与的网络班会。先后召开了爱国主义教育主题班会《以芳华立誓 只争朝夕》、生命教育主题班会《世界因生命而美好》、积极心理教育主题班会《中考以什么取胜》、人格教育主题班会《一直向前走》、养成教育主题班会《分数只是额外的奖赏》等,虽然不能和学生在一起,但是对学生的品德和养成教育却一点儿也没有放松。
师生返校前,我通过“钉钉”为学校师生直播《逆风成长 花开有时》心理健康教育讲座,从“科学解读新冠病毒、智慧应对开学的恐慌、畅想未来的学习方向、勇于担当社会责任”四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讲解,为学校顺利开学做好了心理准备,同时我还把课件和视频上传到新乡市心理教师交流群,与大家分享。
2020年3月22日晚,我在“新教育实验网络师范学院”的网络平台上为网师家人们做了《微雨风荷诉心曲 万叶千声总是情》的班主任管理经验分享,把我研究的班本课程《谈心本》分享给大家,使我的一线工作经验落地开花。
未来不是我们要去的地方,而是我们正在创造的地方。
二、反思促成长,做一个终身的学习者
未经反省的人生是不值得过——苏格拉底
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曾子,古希腊的思想家、哲学家苏格拉底,都讲过反省自己的重要性。因为反省可以让我们不偏离自己的目标和方向,反思可以让我们找到自己的失误和错误,从容的应对人生的挑战和困难。
2020年9月,我从连续六年带九年级转到教七年级。第一次的月考我就惨败下阵。我回家后,沮丧地和老公说:“我教了这么多年的学,竟然不会教了。”我想难道我读了那么多的书,竟然无用?我又一次捧起了《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细细研读,并积极查找失败的原因。我常常用一句话警示自己,如果在工作中痛苦了,一定是我的工作方法错误了。
郝老师的一周网师观察《改变自己,从改变环境开始》里的一句话使我泪流满面:“拿着旧船票怎能登上新客船。如果环境、任务已改变,自身思维和行为模式也必须调整。否则就难以胜任新任务,克服新挑战。”学生已经发生改变,我却依旧用以往给九年级上课的经验给七年级学生上课,怎么可以胜任?
郝老师的《才华只是一种诅咒》中“人生就像爬山,不可能永远下一个山头比上一个山头高,过了一个山头肯定要走下坡路,然后再爬更高的山。”中的一句话给予我很大的信心,让我战胜困难。
我开始认真研究低年级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及时调整班级管理模式和授课方案。在教学中我彻底清空自己,从零开始以七年级学生的视角来研读教材。我用苏霍姆林斯基的两套大纲教学法,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进行分层次教学。一个月后的中段考试成绩,证明了我不仅仅拥有书本知识,我的书本知识是有用的。我们班孩子在行为习惯养成上也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班级的自我管理进入自动化,当然学业水平也迅速提升。
第二个月。我总结出数学语言和外语一样是人类的又一门外语。看似很简单的逻辑思维,对于初学者的元认知改变需要一个过程,教师需要思考的是怎样做,而不是把焦虑的情绪转嫁给学生。我给孩子们构建新的语境,让他们自己说、给同桌说,小组间互相说,说着说着就把陌生的几何语言内化成自己的语言了。
第三个月。我反问自己,一节简短的数学课,我讲过了,讲明白了,讲对了,我的学生学会了吗?能熟练应用到什么程度。对于几何语言,让学生不仅仅多练习说,更要会写,通过书写使他们的逻辑推理能力提升,几何规律思维建构真正的形成。而之前我往往赶教学进度,讲完课就觉得我讲会了,学生没有学会的原因是我没有真正把解决问题落到实处。其实有时候快就是慢,讲了很多遍学生没有学会,又回过头来复习,反而进度更慢了。
培养学生行为习惯养成上,我培养学生成长型思维。针对低年级学生上课不专注听讲,爱乱说话现象,我本学期研究出《一个说话接力本》课程,引导大家通过写作来思考,我为什么说话?我说了什么?说话后的思考?培养了学生的自觉反思能力,学生学会在自己身上找原因,而不是一味的找借口,把它们从固定思维模式逐渐引领到成长型思维模式。虽然孩子们进步有快有慢,但都在潜滋暗长。
朱永新老师说:“教育的神圣寓于教育的平凡之中,把教育看得过于神圣,会忽略它的平凡,远离它的真实。把教育看的过于平凡,又会忘记它的神圣,丢弃它的使命。我们每一天都在神圣与平凡之中行走,应该认识教育的这种特性。”
反思中成长是生命最美丽的模样。在工作和生活中,能够和孩子一起成长是一种喜悦,听到自己和孩子们生命拔节的声音,才能把普普通通的每一天变得有滋有味,才是真正品味教育生活的幸福。
三、经典润性格,做一个研课的倾听者
斯科特-马克斯韦尔(Scott-Maxwell,F.),在她80多岁时完成的著述中令人信服地说:“你仅仅需要申明,你生活中的事件造就了属于你的你自己,当你真正拥抱你自己拥有的一切一切和所做过的一切一切……你就是真正勇敢地面对现实了。”
我除了担任数学课和班主任外,还主抓学校的教科研和年级管理工作。不知道从哪年开始,我在评课时进入了一个误区,我要求大家略过优点只谈建议,并名其名曰,关起门来就是一家人没有必要客套。
有一次,听新入职老师的课。当新教师用充满希望的眼神忐忑不安的看着我时,我却说:“一节课都是,是非问和选择问,学生只能回答是不是、好不好、对不对,我很反感这样的提问方式。”新教师哭了,我却一脸愕然,不知道自己错在了哪里。
另一个新调入的老师上过关课时,我说:“教学就是要把教材读透,要不,那会闹笑话的。”这个老师的脸通红,眼泪在眼睛里打转。我很困惑,为什么每次评课时我总是把他们说哭?是老师们经不起挫折?还是我不该这么严厉?从内心深处来说,我是不愿意伤害大家的。
以后再进行评课时,我内心都很惶恐。细细想来,每一节公开课,老师们一定是使出了浑身解数准备了一节课,我点评时的建议,真是有点站着说话不腰疼。清华大学周兵教授说:“你不清楚这堂课之前发生了什么,这节课之后会发生了什么?就不能谈评课。”日本佐藤学先生说:“参加公开研讨会的授课老师们之所以陷入不安,参观教师的不礼貌,也要负大半责任。教师们通常对于别人批评自己的工作是极度反感的,然而指责起别人的工作来却言辞有加。这样的陋习,使他们本身的学习态度出现根本性的欠缺。”通过阅读《教育的勇气》我明白,评课时应该发现授课教师的亮点,根据授课教师的亮点来提优化建议,帮助他把优势发挥得更明显,把亮点打造的更突出。以前的我往往习惯从自我的立场和经验出发提建议,这样的建议不一定符合授课教师的风格和思路,他们不一定能够驾驭我说的授课的方法,超出了他们的能力要求,会给教师们带来负面影响。
经典阅读,使我明白了自己的错误,并非心直口快,也并非要求严苛,而是缺少仁爱的胸怀和换位思考的视角。因此,才会自以为待人以真,评课以诚,却没有真正帮助到别人,让新教师怀疑自己的能力从而对教育丧失热情,进而导致老师们不愿意上公开课。
我也读懂了教师们的眼泪,研课和评课是让教师们成为最好的自己,不是成为他人的影子,帮助他们形成自己的风格,而并非用貌似先进的理念方法来绑架他们。
郝晓东老师经常说“倾听是一种姿态,也是一种能力。倾听比言说更重要。愿意倾听是一种态度,能倾听是一种能力”学会倾听,倾听作课教师的想法和困惑,这样才能真正的给与他们与帮助。将来,我还会有很多次评课,我将会通过一次次的倾听,更深的走进年轻同事的心里,抓好学校的教研。
四、设计新课程 ,做学生生命教育的唤醒者
特级教师魏勇的一段话说得好,“教育不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工作,不是一个灵魂对另一个灵魂的改造,教育是一个灵魂对另一个灵魂的抚摸和感知,是以自己的敏锐体察他人的疼痛”。
把学生当作一个个鲜明的价值个体,与之碰撞、对话,真正关键的,与其说是师生关系,不如说是创建学习共同体,生命共同体。今年我继续研究改良我的《谈心本》班本课程,在《谈心本》的基础上,我根据七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又附加了《说话接力本》课程,运用这两个班本课程我成功治愈了,因为疫情长期在家上网课而迷失自我,抑郁的小莹(化名)同学;父母离婚后无人照顾割腕自杀的晶晶(化名)同学。
小莹同学因为父母在疫情期间都上班没有了约束和陪伴,自我管理能力又不强,每天钉钉群报道后就上网玩游戏了,等到开学后,她不愿意上学,也不愿意与人交流,躲在自己的房间里,只要一说上学就谎称发烧。
晶晶同学因为父母离婚后,都各自组建家庭,又都有了自己的孩子,她成了一个每个周末都无人问津的孩子。
仔细分析她们的“症状”是源于“自卑情结”,她们是潜意识里想要“逃避”了。阿德勒在《儿童的人格教育》一书中说:“人的自卑感是人对个体在社会关系中的弱势处境的认识和感受。自卑情结是一种过度的,过分的自卑感,它促使人们寻求可以轻易获得的补偿,以及表面上的满足感。同时这种自卑情结放大了困难,使人们知难而退,从而成为成功路上的绊脚石。它有两方面的特征:一是夸大困难,丧失对抗困难的勇气;二是用错误的方式获得心理补偿。那些失去勇气的儿童,由于不相信凭借自身的能力可以成功地获得优越感,因而会采用诸多方式保护自己,儿童之所以这样做事因为怯懦,目的是唤醒教育者的同情”。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孩子,遇到困难时不能正确面对,迎难而上,而是退回到自己的舒适区,回到“温暖的港湾”,比如,这次小莹同学的“装病”,晶晶同学的自杀,准确地说,也不是装,而是潜意识里想要逃避的情绪给身体带来了巨大的暗示,所以“真的”病了,“真的”自杀。因为病了、伤害自己就会得到家人和老师的关心,而家人和老师也会因为他们的异常而对他们同情,进而降低要求。这些都使得他们能轻易获得心理补偿及表面的满足感。也使他们能够心安理得地自我放弃。“我不是不努力,我只是病了,我只是没有人要”。这是一种不正当追求优越的方式。
这时,我需要做的是不停地通过书写《谈心本》和孩子们进行心灵的对话。书写的方式便于更近一步的指导,发现他们心理问题的真正原因,鼓励他们克服畏难情绪,疏导他们具有成长型思维,遇到困难有攀爬高山的准备。同时,帮助他们制定学习计划,我也制定了对他们的辅导计划,来排解他们心中的忧伤,克服畏难情绪,学习兴趣也会随之而来。
今年这些孩子顺利毕业,并且拥有了良好的心态,我感谢经典给与我和我的孩子们遇见了最美的自己。
五、愿做教育点灯人,同为教育满天星
爱的开始是一个眼色,爱的最后是无尽的苍穹。我们走过了许多春夏秋冬、我们走过了许多冷暖炎凉。仍然能保持单纯的初心,一直向往生命的美好。在生命的最深处,我永远深信:人生最美的境界是清欢。
---林清玄
网师的引领让我在年富力强的年纪享受到了“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我要让更多的教师像我一样做一个幸福的教师。我成了一名“新网师”在辉县市的代言人,网师的“三专”模式,李镇西老师的“四个不停加一片爱心”工作方法,都是我给农村教师打开的教育的另一扇窗。“余香大讲堂”中,我讲的最多的是我的学习成长历程;郝晓东院长成为教育专家的成功路径;孙影教授、孙静教授成长之路;全国名校长杨百灵、获得了“马云乡村教师”的丁秀华老师……的生命传奇。农村学校的教师们基本上没有出来学习的机会,我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一线教师,走进他们的学校,让他们感知教育的靓丽风景。两年来我做公益讲座14场,总听众达上万人。每一次讲座我都认真加入教室里面新的案例,做到常讲常新,每接到一个学校的邀请我都会认真询问学校希望我讲座的内容,我从《好教育好沟通》《教师专业成长》《让更多的人遇到最美的自己》《做一个幸福的教师》等不同方面为大家作报告。我们的教育局副局长也在我的感召下申请加入了今年的寒假共读。
橙子不甜在微信朋友圈发表说说:为什么喜欢刘老师?因为她喜欢李镇西老师,恰好我也是李镇西老师的小迷粉,所以第一次听刘老师讲座时就喜欢上了这位永远笑容满面的老师。
百泉中心校石成金老师留言:我也非常喜欢读书,尤其是读教育类的书籍,是樊登读书的会员,教育过程中产生的好多问题都是通过读书解决的,我现在有两个问题:
1、能不能帮我推荐几本教育杂志,确实好的,有帮助的。
2、想加入一个长期的互动的教育团队,读书,学习,成长,拓宽自己的教育视野。
非常感谢,希望能遇见更多的名师,同时也希望能遇见更好的自己。
每年,都有很多“相同尺码”的老师向我请教加入“新网师”的方法,我遇到了很多真正热爱教育的同路人……当然我也收获了省师德先进个人、新乡市市长名师质量奖、新乡市教科研先进个人等多项荣誉。
丰子恺在《不宠无惊过一生》写道:“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不念过往。如此,安好。”我觉得,其它几句都对,“不念过往”,不全对:过往不能不念,也不能全念,以免柔情成为温床,荣誉成为桎梏,但所有温情所有荣誉还会给我们一种托举,让我们在至暗时刻里知道:你的来处有温暖,你的去处“仿佛若有光”。
我由此想到了早年看过的日本作家新美南吉的《一束火苗》:孩子替牛倌点亮了灯笼,想象着:“我点亮的火,会到什么地方去呢?”牛倌把火传给过路的人,过路人再传给山里人,让他们在火光里寻找丢失了的孩子……很久以后,孩子还忘不了当初点燃的那束火苗,想象着它已经传到很远的地方去了,幻化成满天的繁星。
结语
盘点2020年我的专业成长行囊,微信公众平台“余香心教室”更新文章53篇;最值得一提的是我的阅读成长,由刚开始加入网师时读不懂经典到喜欢读经典,现在如果几天不读经典,心中就会有失落感。2021年我为自己定一个新的目标:书写逐渐走出自我,向教育类专业文章迈进,争取在国家知名刊物发表一篇文章;选修课程时选修郝老师的课程,逼自己走出阅读的舒适区;在所教的数学专业课程上加深研究力度。
冬夜,万物安静,漫长的寒冷和孤寂需要万物去承受,然后静待来年的萌发与悸动。2021,我,期待生命中的春暖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