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书很少列明确的书单,常常靠感觉。读着一本书,心头突然浮现另外一本的名字,或者在某刻觉得情境与某本书很符合,那就是下一本会翻开读的书。久闻李娟的大名,她的作品《阿勒泰的角落》也在kindle里呆了快半年,在某个浮躁失眠的夜晚,不想看跌宕起伏的悬疑推理,完整的爱情故事一时半会儿也看不完,只想找本温柔的散文集 ,于是终于翻开了这本书。
“清新明丽”是我对李娟文笔的第一印象。她对事物的描写感想让人感觉温暖舒适,读了几十页,心渐渐平静,安然进入梦乡。
于是第一印象,这是本好书!可奇怪的是,之后我再拿起这本书读的时候,频频走神,总是翻了几页就放下,接下来的几天内,这个举动反复好几次。连自己都感觉很诧异。
偶然有天看到一篇文章从“高刺激和低刺激”的视角来论述“你为什么不能静下心来学习?”的问题。豁然开朗!
因为大脑喜欢高刺激的精神状态,所以我们喜爱的各项活动,本质都是为了维持高刺激的状态。当我们已经习惯于高刺激的状态以后,再进行低刺激的活动就会很困难。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微博、微信、网游、连续剧、综艺节目等是高刺激的活动,而阅读,学习等真正能使自己进步的事都是低刺激的。
反观自己近日的表现,发现自己确实处于高刺激的水平,最近连续看美剧综艺,无休止的刷微博,读了好几本刑侦类小说,就连阅读也是维持在高刺激的状态,难怪读记录日常观感的《阿勒泰的角落》会频频走神,无法投入其中。
所幸的是,在刚出现这个问题的时候就有所察觉,很快发现了解药:“逐渐减少高刺激的事物,尝试从低刺激中找到乐趣所在”。
调整心态后去读这本书,发现好多段落,有趣而发人深省:
“那时,总会看到月亮像一个出口,奇怪地、明亮地敞开着,整个世界都在等待离开。”——《巴拉尔茨的一些夜晚》
“……很认真的问我:‘河还回不回来了?’”——《孩子们》
“每年秋天的时候,总会发生那么一两次火灾。大概是因为森林的渴望太巨大太强烈了吧?当它经过如此繁盛的夏季后,前来迎接的却是秋天——消沉和寂静的秋天。于是它就燃烧了。……其实秋天不是秋天,秋天是夏天努力地想要停止下来的那段时光吧?”——《秋天》
她和妈妈跟着游牧民族开小卖部,生活窘迫动荡。尽管如此她会在河边洗衣服的时候仔细观察一朵花,感叹
“我从没见过一朵花是简单的,从没有见过一朵花是平凡的。这真是令人惊奇啊!究竟是什么样的力量和心思,让这个世界既能产生磅礴的群山、海洋和森林,也能细致地开出这样一朵朵小花儿?”
她还观察家里养得金鱼,冬天出身的小羊羔,老是偷水喝的老鼠……自得其乐。
她说自己并不擅长写作,或许就是因为不擅长,以及长期和牧民打交道的单纯生活,所以力求用最简单的文字将所见所想表达清楚,不刻意卖弄技巧堆砌文字反倒让她的文字保持了自己的纯真。
她书中描写的好多事,我也有过相似的感情,尤其是《和喀甫娜做朋友》一篇。我们都有很想交往的朋友,但真正在一起相处却始终觉得不自在,无话可聊。这种无奈和困惑在我心里长期堆积却无法准确吐露,看到李娟的描写,觉得眼前一亮,真正的她手写我心啊!
新版自序里她说有读者写信让她千万保持住自己的纯真,而她说“刻意地保持纯真,这本身就不是一件纯真的事吧?”让我忍俊不禁,真是个有着透明心灵的姑娘呀!
我想无论生活后续发展如何,听从自己的心,始终做自己,那就是最好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