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刚看完《狗十三》这部电影,我心里有两点感叹:
1.看不懂这部剧的人,成长的真幸福呀!
2.真不想看这种题材的电影,很容易让人心起成长经历中不开心的事呀!
因为我们这一代大多数爸妈小时候关心的只是温饱问题,连温饱都没解决,谈开心,谈情绪,太奢侈了。
所以很多父母认为给孩子吃饱吃好,给予物质上足够的支持,就已经尽到了父母的责任,毕竟比起他们小时候吃不饱穿不暖的状态,做的也算不错了吧!
当然,他们的想法也是对的。正如夏虫不可语冰,这虫儿夏天便死了,你跟他讨论冬天的冰,这如何使得,不管你怎么说,虫儿也不可能感同身受呀。
所以啊,像李玩为一只狗(以下称“爱因斯坦”)去闹的家里不安宁,在所有人眼里,都太不懂事了。
看,懂事这个词总是一次又一次地出现。希望孩子不要那么卑微,可是又希望孩子足够懂事,在很多家庭里,这就是两个对立的词。
看这部电影会让我不由自主地想到桐华的小说《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时光》的那句话,“因为世界小,所以,所有的小事都不小。”
回想起这部电影,有几个细节总是出现在我脑海里,我不是一个记忆出众的人,很多电影也是看了就忘,很多人应该和我差不多吧,因此,我认为能够让人回想起一些片段的电影,是好电影。
第一,奶奶说了不止一遍,住人的地方哪能住畜牲。奶奶是把爱因斯坦当狗,当畜牲,但李玩不是,对于李玩来说,这是和她晚上慰藉她孤独的朋友,是“我的爱因斯坦”,诺大的一个家,只有爱因斯坦是她的。李玩不止一次说过,她不是非要一只狗,她其实只是想要“我的爱因斯坦”,她想要的是重视,所以之后那只又买来的狗简直是对她的嘲讽。
第二,李玩是什么时候认可第二只爱因斯坦起?是它朝着昭昭、朝着她爸猛叫的时候,却在她的安抚下,安静下来。那一刻我觉得她心里一定在想:原来你真的是爱因斯坦,真的是我的爱因斯坦。
而在她认可爱因斯坦之后,爱因斯坦又被放弃了。第一次,是无意的放弃;第二次,是有意的遗弃。就在奶奶跟她爸说,等昭昭大一点再让李玩见她弟弟,当昭昭过生日众星捧月而李玩独自一人的时候,当昭昭一口一个“我爸”的时候,其实两者并没有什么不同,都是被这个家庭遗忘的,或者说放弃的。
第三,李堂接受了李玩阿姨的礼物,这没什么,李堂接受礼物之后,说,昭昭最喜欢白色的蜡烛,要不她把红蜡烛换成白色的,这也没什么,只不过李堂早就知道了昭昭的存在,而没有跟李玩透露一点点罢了。
第四,第一只爱因斯坦丢了,李玩大闹,找了那么久,第二只爱因斯坦死了,李玩说了句,“谢谢”,而最后爱因斯坦真的出现了,她却不敢认了,因为她认清了自己在家的地位,认清了她被允许做的事情是哪些。
做自己被允许的事情,会安全一点吧。
所以,前一个为爱因斯坦大闹的李玩很幸福,而最后那个李玩很懂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