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北地区正月庙会闻名于世,作为一名河南人,我少有参与,也仅是沉浸在儿时的记忆中。那个时候没有智能电视、智能手机,人们的娱乐方式很简单,就是逛庙会,找人多的地方去看热闹。
近些年,随着智能电视、智能手机的普及,家乡的一些老传统渐渐地从记忆中消失,即便是可以看到,也是通过电视和手机。
今年,我有幸在岳父老家领略了古庙会的盛况,真的是百闻不如一见。初进会场,我就被现场的人山人海所震撼,用“比肩接踵”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由于兴奋,我驮着孩子穿梭在人群中,东瞅西看,道路两边都是摊位,套圈、射击、碰碰车等各种娱乐一应俱全,炸串、臭豆腐、烤肉、炒年糕等小吃应有尽有,可我那有这些心思,我的心思全在古街周围。
去年,我从视频号和公众号看到了古会的一些表演,其中有高跷、背阁、竹马、花车等项目,规模大、花样多,所以,今年来现场就一定要一睹为快,饱饱眼福。据当地人讲,这里的古庙会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代代传承,年年如此,大至七八十的老人,小到刚入学的孩子,都会参与其中,乐此不疲。
古街,虽经千年岁月,却依旧焕发光彩,当地人来城区玩,都会到其周边逛一逛,因为这里不仅是文化中心,还是政治和经济中心,所以,古庙会一起,人头攒动是少不了的。
“咚咚咚,…”,还没到古街,我就被鼓点的声音所吸引,驮着孩子往前冲,未到古街,就被前面拥挤的人潮给挡住了去路,没办法只好停下来欣赏一下街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我和妻子孩子刚驻足,就看到街道的南向北方向旌旗猎猎,透过密密麻麻的人群,我看到了行进的舞狮舞龙队伍,踏着鼓点,舞狮和舞龙相映成趣、争奇斗舞。骑在我脖子上的孩子看到这一幕,高兴极了,也手舞足蹈起来。
紧随其后的是背阁和抬阁,坐在上面的都是小孩子,下面支撑的有头发发白的老人,也有身体强壮的年轻人,据懂行的人讲:背阁除了充沛的体力,还要一定的技巧。看到他们如此投入的表演,我不由地感慨:中华非遗文化,幸得有你们。最让我记忆深刻的是踩高跷的队伍,里面鲜见中年人,更不要说老人,清一色的都是年轻人,他们着古装,扮演着角色,有醉张飞,有猪八戒,有媒婆,有济公…,很多影视剧和小说里出名的角色应有尽有。高跷队伍的出现,一下子把现场的氛围拉到了极点。
看完了高跷,我们又欣赏了竹马、划船,还有莲花灯舞,总之,每个项目都很出彩,无论是演员还是观众,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愉快的笑容。
古庙会,传承千年而不断,很多非遗文化得到了传承和发扬,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我觉得有时间还是要当下手中的手机,出去多走走,多看看。“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只有深刻领会,才能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才能够知道接着来向哪里走。好比人生道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行进中,舍弃包袱和负担,我们才能走得稳、走得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