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中放权管理的关键之一就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而在实际情况中,很多企业管理者对掌管公章的员工却处于不敢放权的矛盾状态。如果没有监管机制,放权不是“馅饼”而是“陷阱”。
北京丰台区人民法院曾针对一起因私用公章引起的合同纠纷做出如下判决:被告公司公章由员工私自加盖,其公司内部管理混乱、公章保管不善的法律后果应由被告自行承担,公章私用责任由被告与其员工自行承担,与原告无关,被告应履行合同。
据统计,由于未经批准擅自刻制和使用印章、擅自携带印章外出、未建立印章使用台账、事后无法追溯等违规用章行为,企业每年遭受的损失高达数千亿元。一旦出现风险,轻则面临法律诉讼,重则导致企业破产。印章风险成为悬在企业管理者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从某种程度而言,违规、违法用章带来的印章风险,对构建公平有序的市场经济环境也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对大部分企业而言,印章的管理更多寄托于印章使用人的自觉自律,这样的管理无异于皇帝的新衣。一些印章风险频发的行业和企业,在印章管理的具体办法和制度建设方面,也进行了一些有效探索。如建立事前申请和审批流程,在印章使用过程中实行多人监督或把印章使用权收回总部,建立印章台账以便追溯,加强对印章的保管力度等,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杜绝了印章风险的产生。
但是,滥用、偷盖印章以及关系章、人情章等行为仍然频发,企业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却并未将印章风险漏洞堵死,制度笼子也没能关住风险。只要人为操作的空间仍然存在,制度上再严谨都难以约束,更不要谈构建不能乱盖的防范机制、不敢乱盖的监督机制、不易乱盖的追责机制。
针对传统印章风险管理,监印官给传统实体印章加上了智能锁,并结合最先进的物联网、移动互联技术靠谱变身,成为一枚便捷智能印章。但凡涉及盖章,必须通过监印官平台发起申请,只有通过审批才可使用。多种独有功能和技术,让盖章权返回管理者手中,而持章人无法再自行决定。印章无论在企业内部还是外部使用,是否盖章都可通过章管家进行监督和掌控。
智能印章结合智慧管理平台,实现对印章使用前可控制、使用中可监控、使用后可追溯,严密防范偷盖、私盖、多盖、盖白等不合规用印,规范印章的管理和使用,实现精细化、全流程闭环的高效管理。如果说智能硬件是让传统印章变身的第一步,那监印官独有蚌式自锁功能,可谓撑起了一扇抵御之盾,真正做到了便捷高效、违规用章零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