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坐着公交车去接孩子,拥挤的车上来了一对母子。孩子也就三岁左右的样子,抓着栏杆摇摇晃晃,我赶忙让出座位。
孩子和妈妈都连连道谢。没想到坐在凳子上的孩子一个劲的伸脖子往车厢前面望,低头和站着的妈妈说着什么。
目光望去,一个六七岁的男孩站在下车门口,拥挤的人流中拼命地抓着栏杆。
我对着妈妈说:“快把孩子叫过来,一个椅子也能坐下。”
让人吃惊的是,那个妈妈斩钉截铁的说:没事!
然后低下头和小儿子大声的说:“不给哥哥坐,他不懂事不听话,我们不给他坐,就让他站着!”
对比着之前那个礼貌的母亲,和此刻大声厌烦大儿子的母亲,我突然觉得有点尴尬。然后沉默了……
两站地的距离,母亲和小儿子不断的窃窃私语,看得出感情很好。再望向大儿子,孤零零的,麻木地用力抓紧栏杆保持平衡。小儿子也时不时的担忧的望着哥哥,看着妈妈欲言又止。
我打破了沉默,笑着对妈妈说:你这个小儿子真懂事,担心哥哥站不稳。
母亲瞬间满脸宠溺:恩,不像他哥哥,这个小的是我带大的。懂事!
然后似乎就打开了什么阀门,妈妈开始向我描述老大的“不懂事”——不照顾弟弟,不听话,不好好学习。最后嫌弃的说:老大是奶奶带大的!
许是看老大确实快站不稳了,这个妈妈吆喝着喊老大来到了小儿子的座位旁,告诉他可以和弟弟分享座位。坐在小儿子身后的人起身给大儿子让了个座位。大儿子怯懦的坐下,无声无息的……妈妈又开始数落:怎么不说谢谢?这么没礼貌!你看看你!
我站远了一点,离开了这家母子……妈妈时不时的数落还是很清晰的传到我耳边。远远望去,小儿子时不时的回头,美滋滋的看着坐下的哥哥。哥哥一直低着头,不说话,怀里抱着一个鼓鼓的包。
我的胸口闷闷的,想走过去和这个妈妈聊聊,聊聊爱、聊聊正面管教、也想聊聊尊重!可是,我以什么立场呢?坐公交的这十几分钟,能改变这个妈妈长期形成的观念么?如果我去冒失的说了,换来这个妈妈更猛烈的对大儿子的控诉呢?我闭嘴了!
爱的容积有多大?
我们的爱应该是随着经历而增加的,对一个孩子的爱不应代表对另一个孩子的爱的剥夺!
整个事件中爱是流动的,妈妈爱小儿子,小儿子爱着哥哥,哥哥期盼着妈妈的爱,妈妈内心中也有对大儿子的恨铁不成钢!是什么阻止了妈妈对大儿子的爱顺畅的流动?可能是生活的辛苦,可能是不好的婆媳关系,可能是对大儿子“过分”的期盼!……
提到家有多孩,我们总是会不自觉的说:要一碗水端平!可是这端平的碗里乘着的到底是什么呢?真的能端平吗?每个孩子都是那么独特的存在,他们不需要分享一碗努力端平的水,只要父母端好盛着对每个孩子的独特的爱的小杯就好!
爱的容积可以很大,因为付出爱也会收获爱,付出的越多收获的越多!
爱的容积可以很小,因为缺少发现爱的能力,即使只分出一点也足以掏空!
爱可以无限大,也可以无限小,一切都只在于你对爱的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