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的培养这个话题,我真的太需要了。我想太多的家长都需要。我作为一名班主任,经常会和家长说要培养孩子的好习惯,不要只盯着孩子的成绩。习惯培养好了,成绩好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但是我似乎也已经模糊了小学生到底该培养哪些好习惯。
今天阅读了《小学教育学》的第四章小学学生,其中详细论述了小学生良好习惯的主要内容和培养策略。以前考编的时候也看过这些内容,但是都是为了应试,没有深入理解这些习惯对于学生的意义,还有培养的难度。
书中提到了小学生的12项良好习惯,走到教师前面的习惯,适应教师的习惯,小事赶紧做的习惯,随时随地学习的习惯,善于模仿的习惯,从错误中学习的习惯,阅读习惯,勤于动笔的习惯,即学即用的习惯,倾听和敢说敢做的习惯,认真审题的习惯,认真独立完成作业和自觉检查的习惯。
当然我们在日常学习中,还有听到各种各样的学习习惯,比如勤于思考的习惯,认真听课的习惯等。
书中提到的这12项习惯,在我的教育教学和自身学习中都有所涉及。
比如走到教师前面的习惯,拿我自己来说,上学期的新教育学习,应该是在课程开始前阅读完课程要求的书目,然后再在后期的课程中跟着老师学习和实践。这样才能有好的学习效果。我在前期没有做到提前阅读和理解,所以在后面的学习中理解不了,坚持不住。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通常要求学习提前预习整本书。最低要做到在上本单元之前预习完整个单元。因为学习应该就是一个主动探索的过程。走到老师的前面,可以培养自学精神和自学能力;可以保持学习主动权;课堂上做到心中有数,听重点听难点。
第二个习惯适应教师的习惯。上学期我们班换了数学老师,家长普遍反应比较大。一致认为之前的老师教的好,孩子也适应了。新换的老师教的不好,方式方法不对。家长的情绪立马反应给了孩子,孩子的不成熟会使这种情绪转换为上课不听课,老师的要求不配合。最终受害的是学生。
人生中遇到一个好老师固然是人生幸事。但是我们应该看到孩子最终将走入社会,要适应社会。如果我们不培养孩子适应老师的习惯,将来走入社会可能稍不如意就会抱怨埋怨。
阅读习惯一直以来我都非常重视,但是写作的习惯,也就是书中提到的勤于动笔的习惯,没有重视好。
我参加各种各样的网络的教育写作组织,组队打卡,都是因为我想养成勤于动笔的习惯。勤于动笔包括读书笔记,标记和写作。都说教育写作是教师成长的最佳途径。其实写作在众多行业和领域的都占据重要地位。
鉴于此,今后我会在教学中勤于动笔习惯的养成。
说了这么多好习惯,我会重点培养走在教师前面的习惯,适应教师的习惯,阅读习惯和勤于动笔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