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9日星期二
今天去了上海著名的江南古典园林豫园游玩。
豫园位于上海市黄浦区老城厢东北部,下了10号地铁线,穿过城隍庙、豫园商城,游人如织,上海特色物品店铺排满多个街区。
走进豫园,一边游览,一边听导游的介绍。豫园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间(1559年),是明代四川布政使潘允端的私人园林,当时占地七十余亩,由明代造园名家张南阳设计并主持修建,二十余年的精心修建才完工,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豫”有平安、安泰之意。取名豫园,有“豫悦老亲”的意思。
在豫园里游走,感觉很“精致”,这份精致体现在:
一是工艺很精湛。大到亭台楼阁、泥塑砖雕、名树古木、石峰小桥,小到窗格门楣、屋檐装饰,不仅设计精巧,而且手艺巧夺天工。尤其是整个园林的围墙就是几个巨大的龙身,除了威武的龙头之外,全部都是龙的鳞片形围墙,紧紧地保护着这个小院。
二是布局很精巧,整个园林曲径通幽,小中见大,小桥、小溪、小池、小河;小厅、小楼、小路、小山;还有大小树木品种多样,万花楼前有一株400余年树龄的银杏,相传是建园时园主人潘允端亲自种下的。真是融自然万物于小院,享人间四季之美景。无怪乎古人称赞豫园“奇秀甲于东南”、“东南名园冠”。
三是用料很精妙,现在园内开放了三穗堂、玉华堂、听涛阁、涵碧楼、铁狮子、玉玲珑、古戏台、假山等四十余处建筑。这些建筑的用料都各不相同,比如涵碧楼就是楠木雕花楼,名字来源于宋朱熹诗“一水方涵碧,千林已变红”。整栋建筑由缅甸上品楠木构建而成,梁坊上雕刻有百余种花卉图案和四十幅全本《西厢记》画本,故又称“楠木雕花楼”。比如观涛楼,是三层全木结构,有“小灵台”之称。据说,以前登此楼东向远眺,可观“沪城八景”之“黄浦秋涛”。其中的大假山是用浙江武康黄石砌成,是设计者张南阳仅存于世的作品,高约14米。“渐入佳境”游廊前有两尊元代铁狮,一只咧嘴大笑,一只眉目低垂,记载这对元代铁狮,铸造于1290年。
四是小道很精心。豫园原来有七十多亩,现在仅存二十多亩,但所走之处都是由石块、青砖、卵石、花岗石等拼铺成美丽的图案,有一份透出自然与厚重,脚下一步一景,步步皆景。
在400多年的沧桑岁月里,豫园多次易主,而且损毁严重,一直到上海解放才重获新生,自1956年起进行大规模的修缮,1961年9月开始对外开放。几十年来,作为中国江南古典园林的样板,迎接了千千万万的中外游客参观,成为上海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的一个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