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意有光

是什么指引着我的路?

是什么在那里发着动人的光?

在醉人的春风里,我看到了光源。


1

很小的时候,大概是两三岁吧,我竟会记得这么小的时候的事情,还记得那么清楚。

那时,刚入冬,北方的城市已经很冷。我们围在房间里烤着炉火,锅里的饭菜热腾腾地飘着香。还没端上桌,已经馋得叫人流了口水。

‘丫儿,口水。’姐姐喊着,嗤嗤笑了。

“叩,叩。”

“叩,叩。”

......

有人叩着大门。声音不大,却一直不断。

是一个过路人,要讨一口热饭吃。母亲给那人带进了屋,添了一副碗筷,他吃得狼吞虎咽。我不解地看着母亲,看着那人。

他走后,母亲笑看着我:“丫儿,善意有光,能照路。”

那时,我不明白,为什么会有人乞讨?不是说太平盛世,百姓们各自合家欢,怎么还会有人如此落魄?后来,长大了,我才明白。无论什么时候,都会有人有意外。也许那人昨日还豪情满怀,今天却不慎跌落。

“你遇上,就把心底那份善意给到他,给他照照路。”母亲说。

母亲的善良,深深印在我的心里。

2

我出生在最冷的冬天。

老人们常说:腊七腊八,冻死俩仨。

我出生的时候,北方的风呼呼地刮着,大雪纷纷扬扬,比腊八还冷。

直到读高中,我的身体一直都被那场雪侵扰得不安生。大人们告诉我,我一出生就带着病,被称为小痨病。九十年代,上下学从来不用人接送,走在路上,人们离我很远就能听见我咳着,有时象要把肺咳出来。

每当这时,常常会遇到认识的叔叔或者姑姑们。他们骑着自行车,一准儿冲着我喊:“小丫儿,上来!”

我害怕,那么小的我不敢坐自行车。

“没事,上来。”于是,有人把自行车停下来,脚支着,拍拍后座。

我乖乖地坐了上去,双手紧紧地搂住骑车人的腰部。

于是,那自行车便风驰电掣。我又惊又喜,欢叫着,竟忘了咳。

3

那一年,父亲突然离世。

母亲一夜之间白了头。

我以为,我的世界从此都是冷雨。

一个平常的周末,那会儿的周末就是周日。

一群热热闹闹的小丫头,到了我的家里。她们有的梳着马尾,有的扎着羊角,还有的是齐耳短发。

笑着,进了屋,走到母亲坐着的沙发前。有的拿出了盐,有的拿出了香皂,有的拿出了笔记本.....

那是我的同学,她们没有提前让我知,便结伴儿去家里看母亲。

每一张笑脸,从那一天,就在我的心上烙了印儿.

4

我要升初中了!

懵懵懂懂地我终于意识到这一点。我想考个好成绩,想让我的学习从初中开始好起来。只剩下半个月的时间,我竟信誓旦旦地拼了命。

母亲说:“丫儿应该在那半个月的时间真正做到了古人们宣扬的“三更灯火五更鸡”。”

我想也是。我竟然连夜路都不再怕,早早地就离开家,去学校里读书、背题。中午别人放学回家,我依然在那里背题。

我的世界变得又紧张,又安静,又纯粹。除了学习,就是学习。

那天中午,我正在背着题。突然,一个大大的饭盒放在了我的桌前,一只软乎乎的小手,跟着打开了饭盒。

满满一盒红红的小豆饭,还有炒芥菜!

“我让我妈给装的,你快吃吧。吃不完,可以给那个转校生一点儿,他好像也没回。”那双比赫本的眼睛还大的眼睛笑着,对着我。

半个月的复习,我考取了两个学校最高分。

那个美丽的小伙伴儿,那一盒红豆饭,在我以后的岁月中,风里雨里,闪耀着。

5

长这么大,我只去过两次外婆家。

第二次,是我考上大学,去感谢舅舅。

第一次,是小的时候唯一的一次,在破五以后,跟着母亲“回娘家”。从未离开过家的我,感觉外婆家好远。

要先坐火车,在一个县城住一宿。第二天下午,坐长途大巴。

十五还没来到,春节还没完,街上满满的人。人们追着那些唱戏的,扭秧歌的,踩高跷的。

我也追着,稀奇得不得了。

追着,追着,母亲丢了。

我找不到母亲了,也忘记了找母亲。

忽然,一辆轿车停在我跟前,母亲下了车,拥着我,我跟着母亲坐了进去,那车把我们送到了大巴站。

原来是母亲找不到我,慌张中挡住了这辆车,车里面是一位文雅的叔叔,他让母亲搭了车。直到很久以后,我才听母亲说是那个县城当官儿的。母亲以前的相亲对象,母亲为了跟父亲在一起,拒绝了他。

他在路上遇见母亲,微笑着帮了她。

6

读大学时,有两年我一直有机会在宋庆龄故居打工。

在那儿工作的前辈们,有一种怡然自得的神情。据说,都是来自各个大学的拔尖儿的毕业生。

兼职的薪水不算低,工作要求却没那么高。做得不好,还有人指导。只要你勤奋,只要你在被指导后能做好。那些前辈们,就会肯定你。

我挺喜欢那儿的工作午餐,又丰富又营养。可打工的我没有餐饮这份补助,通常只是吃饺子,因为饺子最便宜。一段时间以后,总有姐姐打了好吃的饭菜给到我,似乎给别人方便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

我所在的那个部门最大的头儿,已经五十九岁,高高的个子,仪表非凡。

“老高过了年就退休啦。”

“小雅,你有心仪的工作单位,可以请高前辈给你做推荐人,他的推荐个顶个的准儿。”三十多岁的江姐,悄悄指点我。

我真地就去找了高前辈。

"有什么大致范围?想去什么样的单位?做什么?只要和你的专业、能力大致匹配,我就给你引荐看看。”

毕业时,我就那么被引荐了。

还曾一度被人以为是哪个高位的亲属。

7

那一日,我坐在一个露天的咖啡吧。

大大的绿色遮阳伞罩在头顶,帮我遮住了还不到中午却已经毒辣起来的夏日烈焰。不一会儿,我身边的位置又坐了两个人,文质彬彬,很有精英范儿。

“我能请教一个问题吗?”终于,我忍不住对着那位年龄偏长一些的人,低低地问。

“不用客气,你讲。”

“我遇到了难题,不小的一笔钱和未来都被人骗走,我不知道该怎么办。”

“我的一个朋友曾从我这里借走两百多万,我变得一穷二白。我没有去追索,现在我已经很好。我那个朋友,据说比以前更不好。这种事情,不少见。挥挥手,继续走。”

“谢谢!”我只回了这两个字。

他是陌生人,竟愿意为我解惑。


这以后,一路坎坷。

我依然相信,

人生有暖,善意有光,照我风雨前行。

                     (韩梅口述,细雪如烟执笔)



【文字之光专题】秉持“为好文找读者、为读者找好文”的价值理念,目前不接受投稿。

【金色梧桐】是其优选专题,欢迎投稿荐稿。

主编韩涵微语携全体编委人员恭候你带着优秀的文字找到我们。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