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试图通过一系列论证试图证明“知识尺度已变得毫无意义”。看似有理,实则存在多处逻辑漏洞。
首先,当分母大到百亿的时候,这两个数的差别就失去意义了吗?无论差别多么微小,在特定条件下,还是有它独特的意义。另外,“分子和分母之间的差别失去意义”推不出“知识尺度变得毫无意义。”这两者在本质、所代表的含义存在着诸多差异。因此,这样的类比是不恰当的。
其次,现代网络技术可以使人们短时间内查询到任何知识信息,传授知识就应当成为教育的功能了吗?现代网络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替某些脑力劳动,不等于说人们学到的知识就完全没有用武之地了。“查询到任何知识信息”不代表可以正确合理地应用知识。因此,完全摒弃了传授知识的教育未必就有效果。
再次,“人的思维方面的差异不在于能记住什么,而在于能提出什么。”这样的观点是有失偏颇的。知识需要记忆,不代表知识只需要记忆。知识不等同能力,不代表能力不需要知识。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往往要以知识为基础。因而,人们在思维方面的差异也许不仅在于能记住什么,还在于能提出什么。
最后,具备与爱因斯坦相同的知识背景不意味着一定可以发现相对论。其背景知识是发现相对论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另外,发现相对论也并非是衡量硕士、博士这些知识头衔的实际价值的唯一标准。因此,仅仅因为未发现相对论就质疑这些知识头衔的价值是有失偏颇的。
综上所述,材料中存在一系列诸如此类的逻辑漏洞,其所谓的“知识就是力量”已经过时的结论还有待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