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l 书乔
(ID:xqzwsz)
我们的经历中,有时会遇到思维盲区的时候,就是我们会因惯性思维或固有认知本能,避开了一些思考问题的角度,造成对问题认识不全面。
我也总结了自己欣赏的一些人,他们身上具备的共同特点:思维全面,逻辑清晰,行动果断。就是遇到问题,他们能想到你想不到的那些点,看到你看不到的面,总让你能get到新知。有的是跟他们的个人生活阅历相关,更多的是他们更早地懂得一些思维方式并加以运用推敲。
今天就跟大家分享几个生活中常见的思维盲区及应对方法,避开局限在自己的价值偏好轻易下结论,避免被似是而非的资讯误导,让思维更全面,判断更精确。
1、免费就是捡便宜?
有这么一个实验,实验者在麻省理工校内公共建筑旁摆了一个小摊位卖2种巧克力,每人限购1种。A巧克力高端大气上档次,批量购买价格在50美分左右,B巧克力非常普通,作为赠品都随处可见。实验一:定价A为15美分,B为1美分,73%的人都趋于理性地选择了A,因为性价比高。实验二:定价A为14美分,B为0美分,只有31%的人选择了A。
“免费”这个词,好像一个具有魔力的按钮,它绕过了我们大脑的层层计算,会直接诱使我们做出判断。
互联网时代,各种比价网站的出现,更让我们觉得,实在是最划算不过。但实际上呢?
第一种是常见的9块9包邮。有些人看到这个弹窗,就下单了,想着商品免费嘛,只需要交9.9运费。实际上,商家因为单数多,实际运费也不用那么高。有的人就买了一大堆饰品、水杯之类的,结果这些东西很多用不到,送人又不够档次,又舍不得扔,占据了空间,徒增收拾房间的难度。
第二种是补贴免费。如果在电商平台,有个商家送你50块免费购物券,很多人就会在翻遍店铺找50块左右的物品,很大可能最后找到的是70块的东西,需要额外支付20块,而且这个东西还不是自己需要的物品。
最后是互助型免费,比如砍价、集赞、分享转发等等。很多人乐此不彼,觉得反正闲着也是闲着,转发互动一下,就得到便宜。如果你是年轻人,我还是建议把这个时间放在精进上,哪怕是聊聊成长,看看书。别让那些小便宜占据了你的注意力。
以前我们说羊毛出在羊身上,现在有个说法是:羊毛出在狗身上,猪来买单。遇到免费诱惑时,先想一下,这个东西是不是我确实需要的,再想一下,我花这个时间是否划算,是否会消耗的人际关系。
2、以小就能见大?
小时候被大人指责,你连这点小事都做不好,你以后还能干啥?听着有点不对,却又无力反驳。后来想啊,我家务没做好不代表其他方面不能做好啊,只是兴趣点注意点不同而已。
日常生活中,常常有人使用连串的因果推论,夸大了每个环节的因果强度,将“可能性”转化为“必然性”,最后把事情推向极端,就像是把你从滑坡上一下子推下来。
如果有的家长这么想:假如我的小孩考不到一间好的幼儿园,便上不到一间好的小学,之后又升不上一间好的中学,更不能考入大学。找不到一份好工作,一生就永远落后于别人。那他将会非常焦虑。
有些人在困局中不自知,而有些人,只是利用这个错误的逻辑,来误导别人。如何避免不被带偏呢?
首先要集中议题。一事一议,把主题拉回来,只讨论这个话题,就不要带情绪地把其他不相干的话题掺杂进来。逻辑上有个概念,叫证有不证无。对方额外提出的结论,要他去论证,去证有,而你,没有义务去论无。
其次是,我们要知道,这个世界上绝大多数的事物变化都不是像滑坡那样一直“出溜”到底的,而是像波浪那样,有时上升有时下降,围绕着一个正常值上下波动。当出现极端的时候,反而往往意味着“回归正常值”的时候快到了。
所以啊,了解滑坡谬论,助于我们避开不合理的推理结论,化解日常生活中矛盾摩擦。
3、随机就是概率均匀?
2004年,苹果推出第四代ipod,在当时有个非常领先的功能叫做“随机播放”。
不料很多客户人抱怨,用了这个功能,听完一首歌后,随机到的歌曲居然还是刚听过的歌,有时候甚至会连续收听同一首歌曲好几次。
苹果公司去调查没有发现BUG,后来他们发现,凡是投诉的用户,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他们的歌单大多比较小,也就是十几二十首歌。因为选择少,所以随机播放时,确实会经常重复。
后来,苹果就修改了代码,在随机的同时,又加了个前提,保证用户绝对不会收听到前一首歌曲。结果用伪随机代替了真随机,反而这种伪随机大受欢迎,用户纷纷称赞。
大家知道抛硬币,正反两面,概率各是50%。你自己尝试抛十次八次,结果可就不一定了。如果我们把时间拉长,玩的次数无限多,正方出现的概率才有可能差不多。
数学上,随机但并不意味着均匀。只有当样本足够大的时候,才会接近理论上均匀分布。
4、统计数据就是事实?
在网络上,为了吸引大家的眼球,经常会看到标题党类似这样的话题「最新医学研究表明,这五种食物不能一起吃」「这份调查出来,中国人都沉默了」, 一本正经地宣布一些非常怪异的结论。
外国有个报道,对高层公寓坠楼的猫咪进行调查,发现从9层及以上坠楼的猫咪死亡率为10%,从不足9楼坠落的猫咪死亡率为10%。推断出来的结果是,猫咪从高层坠落,死亡率比低层坠要低。
是这样的吗?实际上,因为坠落死亡的猫咪不会被送到医院,而低层坠落的猫咪主人会比较乐观,花钱带他们去医院。
因果倒置是一种在相对确定的条件下把原因和结果相互颠倒,视结果为原因和视原因为结果而引起的谬误。我们鉴别这些内容是否靠谱,首先,可以把原因和结果倒过来,看哪个更能说得通。
为什么青年人的自杀率比老年人高?常见的解释是,青年见识少、心理素质较差,所以遇到一点小事就寻死觅活。但也有可能是这样:群体中有些人心理素质较差,年纪轻轻就选择了自杀,根本活不到老年,自然就没机会抬高老年人的自杀率了。
所以我们一听到类似的结论,就先尝试因果倒转,看是否成立。
用这样的思维方式,多多尝试,不要看啥都信,看啥都喊666,掉入其中的陷阱。
5、小结
生活本身是一个不断思考,不断进步的过程。我们需要掌握更多的方法,更开放的心态,更多维度地去思考。虽然独立思考是比较累的事,但只有我们常常这样去思考,才不会成为羊群。
思维清晰,是宝贵的软实力。
PS: 写了这么多,如果你觉得有用,请点赞让更多人看到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书乔 (ID xqzwsz), 回复88,送你精心整理的大礼包,
内含知识付费课程、营销电子书、PPT模板、时间管理技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