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话是我对妈妈说的,听起来似乎有些大逆不道,但我终于没憋得住,还是从嘴里溜了出来!
妈是位根正苗红的农村妇女,没上过几天学,不认得几个字。然而她肯吃苦,能受累,什么事都追求完美,里里外外,都是把好手。她心底善良,为人忠厚实在,从不轻慢任何人。邻里亲朋间,都很敬重她!
我和妹妹,从小就是在她的言传身教下成长起来的。
妻子从小在娘家娇生惯养,散漫成性,没做过多少家务,茶饭之道甚为平常。我们结婚后,妻子倒也勤快,帮忙做这干那的。
妈妈常在边上指导一二,原本没有什么恶意。但妻子此人似容不得他人说教,常常会顶撞几句。
妈和妻二人心都善良,却始终因为个性的不同,少了点儿母女间的和睦。
岁月流逝,转眼间,我的大孩子已十三四岁。妈和妻的关系,也在岁月的磨合下,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
但妈岁数大了,难免唠唠叨叨。
上次蒸馍发面,妈妈生病了,人不能干活,嘴可没有闲着。妈妈可能放心不下儿媳,一个儿指挥要这样这样,一个儿指挥那样那样。说得多了,妻子便露出不耐烦的神色。
见此情形,我知道自己必须得做点什么了。
“妈,你只告诉她做什么,别告诉她怎么做。她那么大人了,也该试着长大了!”
我的话似乎伤了妈的自尊,她看看我,叹了口气,不再说什么了。
那天的馍,完全是妻子一个人蒸的,而且蒸得很好。为此,一向羞于表达的我,竟然毫不吝啬地把妻子夸了一通。
看来,没有妈妈的说教,妻子也可以把事情做好!
由此,我想到了我们的教育教学。
教学中,我们千叮咛万嘱咐,把解题思路、解题方法,事无巨细,点点滴滴,都交待给学生,生怕学生学不会、记不牢。
每次考试,看到试题,我们信心满满,这个做过,那个练过,学生不考百分,也该考九十;看到答卷,我们顿时泪崩,学生这也不会,那也出错,真不知学生这课是怎么听的。
现在想来,难道不怪我们自己吗?这也讲,那也说,学生没有了思考,他们能真正地理解吗?
我们一味儿地灌,学生被动地学,失去了主动求知的愿望,学生的智力又如何得到提高?
如果课堂上,我们只告诉学生任务,留足时间,让孩子们主动探索,效果岂不更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