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课上得真是失败。
还不是这帮孩子不好好听!《苏州园林》是我精心备过的课,因为学生们刚刚接触说明文,而《苏州园林》文质兼美,堪称典范,如果学好了,无论做说明文的阅读题还是写说明文,学生们都会受益无穷。所以我格外重视这一课的学习,也格外在意他们是不是也一样重视。“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在第二段中总写了苏州园林这四个方面的特点,接下来的3-6段,各写一个方面。我先叫了四个孩子明确了这一点,他们还不错,都知道作者由总到分的写作顺序。为了强化,我又叫了一个同学来重复。
“XX,第三段写了什么?”我是满怀期待的等着他对答如流。
“……”他却茫然地望着我。
得,人家刚才压根就没听。
再叫一个,说不了;再叫一个,依然说不了。就这同一个问题,连续叫了五个人都回答不上来。我有些崩溃了,这是明确过答案的很简单的概括段意的问题啊。我这些可爱的孩子们,根本就不听课,但凡他听一下,即使自己不会也能听到别人怎么说啊。这样的孩子你怎么能教会呢!
我生气了:“你们根本就不听课,老师怎么能教会你们?你们知道自己成绩差的原因了吧?……”我一口气说了一大堆道理,让他们明白不好好听课的恶果。
然后接着上课,上得索然无味。整节课我都气愤于这些孩子的学习习惯之差,导致我费那么大力气教他们成绩却总不尽如人意。
现在坐在这里,我却猛然醒悟了。
学生为什么不好好听课?你给他们看《苏东坡》的时候他们为什么那么专注?还不是你的课不够生动?!你自己就去过苏州园林,你给孩子们讲过你的经历吗?你也去过颐和园,你把这两个地方拍过的照片给他们看过吗?你的语气语调是抑扬顿挫极富感染力的吗?你的课设计了多长时间,是最佳教案了吗?
对,问题的关键还是在自己。自己如果真能吸引学生,他们的注意力才不会跑到别处。先找自己的问题,再批评学生。
所有的事都是这样,有问题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这样,我们才会越来越趋近于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