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张弛)做好基层普法工作,就要来到基层群众身边,倾听民众的声音。为了进一步了解桂东县当地百姓对于《民法典》出台的态度以及当地民事纠纷的有关情况,湘潭大学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赴郴州市桂东县暑期实践团于8月25日与9月4日分别在沤江镇罗霄广场与寨前镇农贸市场摆点开展问卷调查活动。
调查问卷的发放十分顺利,得到了当地居民的积极响应,两次活动共发放调查问卷三百余份,其内容主要涉及对《民法典》出台的态度、对《民法典》部分新规定的看法以及日常生活三个模块,每个模块设置了若干问题。问卷调查结束后,实践团队根据当地民众的反馈情况进行了总结分析,主要发现如下:
1.群众《民法典》认知度不高,依法维权意识较低
总体而言,桂东县当地居民对于《民法典》的认知度不高,问卷数据方面主要体现为从未听说过《民法典》的居民占总受访者的53%,而这一特点在实践团队成员进行《民法典》进村入户宣讲时有较为突出的体现,大多数村民表示自己很少甚至未曾了解过《民法典》。除此之外,当地群众的依法维权意识普遍较低,问卷显示多数受访居民表示在自己合法权益受到侵犯后愿意选择默默忍受或者寻求所谓的“关系”,而不是采取法律途径化解纠纷。
两方面的原因导致了这一现象。一方面,桂东县人口老龄化趋势严重。在所获问卷中,50岁以上的人数占总人数的49%,而18-50岁青壮年只占总人数的32%,这表明当地老龄化趋势较为严重,人口组成主要是中老年人。这一发现与实践团队在先前的村镇干部采访中了解到的情况相符合:由于桂东县经济发展相对较缓慢,当地青壮年外出务工人员较多。相比年轻人,老年人的法律意识淡薄,语言表达、理解能力相对较弱,而在桂东这样偏远的山区县城,年龄带来的相关影响会更加显著。另一方面,桂东县位于山区,经济发展滞后且交通不便,当地居民们的活动空间较为固定,日常生活中接触的人员十分有限,产生纠纷的对象也基本是身边的“熟人”。所谓“抬头不见低头见”,当纠纷产生后,居民们考虑到日后的邻里关系,大都希望能够私下解决;即便协商不成大家也不愿意寻求法律途径,通常以一方忍让告终,最后“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2. 纠纷类型众多,“霸座”现象普遍
经问卷数据统计,《民法典》专设新规定的纠纷现象(如霸座、高空抛物、旅客抢夺司机方向盘等)当地大多都有涉及,但“霸座”现象在当地最为普遍,约有55%的受访群众表示曾遭遇过“霸座”现象,以老年人和女性为主。据实践团队成员了解,桂东县交通不便,当地居民来往于各个村、镇主要依靠客车和出租车,客车价格实惠,自然成为了百姓的首选交通方式。然而桂东当地的村镇客车趟次有限,最频繁的车次至少也间隔半个小时,而部分车次一天只有两趟次,需求与供给的不平衡导致了“霸座”现象的产生。目前,受到国家脱贫攻坚政策影响,桂东县当地大力开展旅游扶贫,当地客运车辆总数有明显增加,再通过《民法典》的相关法条内容进行规制,相信相关情况在桂东当地能够得到有效缓解。
3.电视新闻报道、网络媒体、宣传活动或成为《民法典》普法宣传的重要方式
从所获得的问卷来看,在各种宣传途径中,电视新闻报道为最受欢迎的宣传方式,网络媒体与专题宣传活动位居其后。50%以上的受访对象表示希望通过电视新闻报道来了解《民法典》相关内容,这一特点在高年龄段受访对象中尤为突出 ;约有44%的受访对象希望通过网络媒体了解《民法典》,主要以年轻人为主;此外,24%的受众则表示通过《民法典》有关的宣传活动了解其内容更加容易接受,这说明桂东县当地开展的一系列宣传活动如走访村户进行微宣讲、农村广播普法故事等等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受到了大家的欢迎。
问卷调查的实践过程和分析过程让实践团队更加准确地把握了桂东的主要纠纷和民众普遍关心的《民法典》内容,这有助于实践团队针对性地对接下来的宣讲内容和形式进行调整。同时,通过参加此次的问卷调查活动,不少民众表示对《民法典》有了初步的了解,今后会留意《民法典》的相关内容,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识。
国家发展的根本在于基层,要全面实现“依法治国”自然也离不开基层。《民法典》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是最贴近民众生活的法律,其普法宣传工作更应当从基层抓起。相信今后在桂东当地基层法律工作者和政府部门的不断努力下,《民法典》能够被更多人熟知,当大家遇到纠纷时,会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权利,同时做一个遵法、守法的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