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书写是对思维的备忘
记忆是有限的,不可靠的。所以人们常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以前看书(只要不是专业书),从来不会记笔记,更不要说写读书心得。看过的书,不需要过很久,只需要几天就忘记这本书在讲什么,甚至忘记这本书叫什么名字,所以即使看几十本书也没觉得有什么收获。而这两个月时间,参加圈妈的“逼自己一把”活动,保证每看完一本书都记录一下有用的内容,写写自己的感想,感觉到看过的书都起码会记得一些内容,确实学到了东西,也做出了一点改变。
另外,平时遇到问题并找到解决办法之后记录下来,虽然自己找到解决办法的过程可以令人印象深刻,但随着时间流逝,再次遇到类似问题还是容易遗忘其中的细节的。
2、书写是对思维的缓存
想起学生时代做数学题的时候,如果只是在大脑中思考,不把中间步骤写出来,是很难得到最终答案的。
平时写文档的时候,想到从几个部分写,如果没有写下来,就从第一个部分展开写,写完这部分很可能忘记了其他一个或几个部分。
因此把思考的过程写出来,可以帮助我们没有顾虑的继续向前思考。
3、书写是与自己和别人的交流
表达自己的思维:这就是前面说的,把自己的思维表达出来,思维本身就变成了你思考的对象,你就有可能注意到思维环节当中之前没有注意到的隐蔽的环节,并对其“取反”,跳出原本的框框。参照别人的思维:由于每个人思维的框框(隐含假设)未必一样,所以你的“显然”可能是别人的“不一定吧?”。通过对比,之前隐形的思维边界就会显现出来。
仍然让我想到平时写文档的时候,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再回过头来看,会发现之前没注意到的错误和遗漏的地方。
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因此看待同一件事情会有不同的想法。写出自己的想法,发布在网上,在与别人讨论过程中往往会获得新的启发。看他人写的文章也是如此。
这次参加圈妈的读书活动,正是通过写读书笔记,在读书后获得与自己和他人交流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更有效的吸收书中的内容。
4、有时,语言自己也会思考
然而,我往往非常惊讶地发现,当我书写的时候,新的内容仍然源源不断的冒出来,就像我的键盘自己也会思考一样。
目前还没有过这样的状态,从小时候写作文到工作后写文档,每次总是冥思苦想、痛苦万分,从没有过文思泉涌的时候。我想,可能总是阅读和写作的人才会有这种体验吧。因为他们看得多、练习多,积累多、思考多,所以才能达到这种境界吧。
经过了去年半年漫无目的的读书,已经达到了养成阅读习惯的目标,可是发现自己收获甚微,于是认为自己缺少总结和思考的能力。实际上,总结和思考是一种习惯。我想,参加圈妈这次读书活动,正是一次逼迫自己养成这种习惯的机会,在活动结束后,我也一定要继续坚持!
参考书籍:
《暗时间》刘未鹏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7,跟随圈妈逼自己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