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情”,是心理学界入行三天便会频繁接触到的关键词。 在心理咨询中,“共情”更是咨询师应具备的最基本能力以及重要的基本功之一。
“共情”得当,会让咨询师与来访者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顺利推进咨询。但如运用不当,则会带来负面效应而影响咨询效果。
心理咨询中,稍有不慎便会将“共情”变为“说情”。
面对来访者的倾诉,一种情况是咨询师口头上说“我理解你”,而非真正从内心理解,来访者是能感受到的;还有一种情况,咨询师担心冷场,总想通过一定的方式,让来访者能及时感受到被咨询师理解到和倾听到,于是,咨询师便不断地予以回应,而且是大篇幅地用语言回应,这样的机率多了,便容易把“共情”变成“说情”。
在“说情”的情况下,来访者要么是听到的应付性的回应,要么是感受到咨询师的回应过多。当咨询师的回应过多时,有甚者还会打断来访路的思路,中断来记者的表达。由于来访者感受到被“打扰”,会产生不舒服的感觉,因而情感的开关不能完全打开,思绪不能完全释放, 程度严重者会因这些细节而抗拒表达,直接影响到咨询效果。
那么,究竟如何做才是真正的“共情”呢?
咨询师做到感同身受是关键。咨询师能否听懂来访者,能否与来访者同频共振,适当的语言回应是有必要的,但绝非是全盘复述来访者的陈述,所以,也不能把“共情”理解为理解性复述。
共情,是要以来访者为中心,耐心地倾听,用心聆听很重要。对来访者的共情,必须做到内心的接纳,从内心深处理解来访者的感受,不带有自己的预设,不对来访者的做法持正确或错误的评判,而是真诚地和来访者一起,理解来访者在他所处的环境中的不容易,理解来访者当下的难处,认同来访者存在的一点点成功经验,欣赏来访者在如此困难的情况下还能来做咨询,还对自己负责,还努力想改变的勇气。
当咨询师真的和来访者融入一体了,哪怕是非语言的信息也是对来访者的“共情”,一个点头、一个微笑、一个惊喜的表情,亦或轻轻一声“哦”、“嗯”、“真好”等,都能让来访者接受到咨询师的真诚接纳和深度共情。只有“共情”到位了,来访者才会敞开心扉,咨访关系才会融洽,从而从根本上确保咨询效果。
故而,“共情”是咨询中非常重要的基本功之一,理当深入理解、细细品读、恰当运用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