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人,比如我自己也是。关注人,间接,行动慢,生活中常常不懂拒绝,乐于助人,却搞得自己身心疲惫;有时候助人过当,被人误解;别人说一个观点,觉得好像也对,常常缺乏主见,附和他人。所以,有时候总是面临被动局面。为了照顾别人的需求,口头禅常常是“随便、对不起”。在利益面前,往往也是乐天知命,与世无争。
“被动”可能常常成为这一类人的结局,下手够慢,被动常见。比如,吃饭点餐,自己说了“随便”,可是,真的是别人点了,自己吃的不对付,只能隐忍,默默的随了不喜欢,强撑着吃完。其实,完全可以不说“随便”,适当的点一两个自己喜欢的,也无大碍。
比如,不懂拒绝上也是如此。别人找你借钱,明明自己还欠着一屁股债,可听到别人急用。自己还跑去借钱再借给人家,不是因为别的,就是觉得别人找你了,你不想让对方失望。或者你觉得自己还能应付的过来。即使遇到有人不还钱,你也不好意思催。甚至对方不理你,你也就只能摇摇头,心里委屈一下,就安慰自己,这个人不值得交,花钱买教训了。
那么,主动意识到这种行为风格,如何调整呢?这里是指遇到别人是这样的人或者自己是这样的人,海峰老师在《赢得欣赏》中给了四大秘诀。
一是你遇到这样的朋友,学会懂他/她,帮助他/她拒绝。比如,你遇到同事中有这样的,你可以站出来主持公道,帮助他/她拒绝。想必会有非常好的效果,你就成为支持他/她的后盾,被他/她所信任。
二是将心比心,自己把自己的情况说给对方,争取对方的理解。比如,对方找你办事,你把自己的情况讲出来,这个事情重要又着急,所以,只能拒绝对方了。对方可以换位思考,也能够理解,可能就达到效果了。
三是以退为进,不是不答应帮忙,而是排出优先级顺序,等我完成了手里的重要任务,再去帮助对方。这种情况下,如果对方着急,那么他/她就会自己去做,或者找别人。如果不着急,过几天再帮忙,你也就有余力了,不至于耽误了自己的事情,而且帮忙后也不一定得到理解。能够化解这种尴尬,也就可以了。
四是先发言,以免后发言受别人干扰而选择回避。如果你是帮助别人,调动这种行为风格的人,你可以安排他/她先发言。以此关注到他/她的需求,给予其一个完整表达自己的机会,必定可以建立你们之间的信任。如果你是这样行为风格的人,也不妨在场景中鼓足勇气寻求先发言的机会,以打破自己容易回避的惯性风格。
这四个秘诀用好了,可以有效的调整“关注人,间接,行动慢”这类人的被动局面。你要是帮助别人,影响别人,就容易获得别人的信任。如果你是帮助自己,你也可以借此调整自己的行为风格,获得内在幸福感,外在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