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文元
No.82/第八章/1&2
第八章 陈毅继任驻库伦办事大员;俄国爆发十月革命,波及外蒙地区;中国军队进驻库伦
第一节陈毅升为都护使,继任驻库伦办事大员
陈毅,字士可。这个名字当取自《论语·秦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一语,用来喻勉读书人须有远大的抱负和坚强的意志,因为他肩负社会重任,要走的路很长。陈毅生于1873年(清同治十二年),湖南湘乡人(一说湖北黄陂人),清末历任学部参事、图书馆纂修、宪政馆统计科员等职,精通边疆舆地,尤谙元朝历史及蒙古事务。民国初立,任大总统府秘书、蒙藏院参事,并在蒙藏院参事任上,由北洋政府委以全权专使顾问,参与1914年9月至1915年6月间举行的中俄蒙恰克图谈判。
1915年6月至1917年8月,陈毅被北洋政府任命为督护副使驻乌里雅苏台佐理专员。这期间,沙俄在外蒙的势力仍很强大。陈毅恪尽职守,按照《中俄蒙协约》办理日常事务,致力于与外蒙王公增进感情,还与唐努乌梁海当地官民进行了一些联系,为日后解决唐努乌梁海问题做了一些有益的铺垫工作。
1917年4月,北洋政府首任驻库大员陈箓因病辞职获准,5月初,先行返京。8月7日,北洋政府升陈毅为都护使,继任驻库伦办事大员。
就在陈箓与陈毅职权接替的1917年年内,俄国国内接连爆发了“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原沙皇政府以领事馆卫队名义,派驻外蒙各地的俄军陆续奉调回国,沙俄在外蒙的势力和影响迅速减弱。
第二节 俄国接连爆发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外蒙地区形势如山雨欲来
沙皇俄国自1914年8月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在欧洲东线战场屡被德军所败。当战争进入1916年年末,俄国作为帝国主义国家链条中最薄弱的一环,已经不堪战事拖累,国内经济崩溃,军火补给困难,士兵极度厌战,社会各种矛盾加剧。1917年3月(俄历二月),俄国爆发二月革命,沙皇统治被推翻。新组成的克伦斯基临时政府不顾国内危机,仍继续参战,但在东线又被德奥联军击败,俄国民众对此忍无可忍。这年11月7日(俄历十月二十五日)晚9时45分,停泊在圣彼得堡涅瓦河口的“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发炮为号,由布尔什维克党领袖列宁领导的武装暴动一举攻推翻临时政府,宣告“国家权力全部归苏维埃”。史称“十月革命”。十月革命胜利后,布尔什维克党对内立即着手在全俄建立苏维埃政权,对外则急于与德媾和。11月15日,苏俄单方面与德国签订停战协议,并开始与德国谈判和约。
尽管十月革命发生在俄国位于欧洲的中心地区,然而就在革命爆发后的最初阶段,远在亚洲东部的外蒙古地区因受俄国革命影响,却已是“山雨欲来风满楼”。在当地,各种有关俄国革命的传闻不胫而飞,闹得人心惶惶。到了1918年初,随着俄国革命的洪流迅速漫向西伯利亚地区,与之接壤的外蒙古也随之发生了一系列由表及里、由缓而急、由微渐著、由量变到质变的历史演进。
有道是:十月革命一声炮响,在给我们送来马克思列宁主义之前,先给北洋政府送来收回外蒙古领土主权的历史机遇。
(未完待续)
(本文属作者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弱势守土》实体书已绝版,感兴趣的读者可直接简信联系我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