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今天上午群里的妹子出了一道题,可能很多人也都做过:
王师傅是卖鱼的,一公斤鱼进价48元,现市场价36元一斤。顾客买了两公斤,给了王师傅200元假钱,王师傅没零钱,于是找邻居换了200元。事后邻居存钱过程中发现钱是假的,被银行没收了,王师傅又赔了邻居200,请问王师傅一共亏了多少?
这道题早几年出来的时候,把很多人都绕晕了,也包括我,群里出题的妹子今天一开始也是糊涂的。
我后来仔细琢磨,为什么这题目看似很简单,却有很多人上当呢?我想大部分人都是在和邻居换钱又赔钱那个环节给绕晕的。
其实换钱环节还有银行没收什么的都是烟雾弹,跟邻居换钱,给了假钱,再赔给邻居钱,这个环节就两个人交易,邻居一分钱没赚到,那么王师傅在这里是没损失的。
这笔糊涂账从头到尾就只有200块钱假钱,那么算出结果大于200的答案都是错的。
再说简单点,王师傅的亏损,只发生在与顾客的交易过程中,他亏的钱,只有找给顾客的零钱和鱼的成本。
成甲的《好好学习》这本书里告诉我们,要发现事物的底层规律。看这本书受到启发后我暗暗观察,发现生活中真的有很多事情都有个共同点:就是大部分事情都有很多干扰,我们都会被表面的现象给蒙蔽,而看不到事情的本质和重点。
02
这个道理用在教育孩子上面也同样适用。
我们在与孩子相处的时候,不可避免会与孩子之间发生一些矛盾和冲突,但我发现很多人当时都被情绪带着走了,而没去解决问题本身。当时的情绪就是扰乱我们思维的表象。
我想每个家长都遇到过孩子顶嘴的时候,大部分人的第一反应是很愤怒:“反了你了,居然敢顶嘴了啊!”
然后我们很多人是不是就忘了事情本身,而先处理孩子顶嘴这件事呢?
我们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愤怒情绪,是因为在我们的心里已经了假定了自己是对的,孩子是错的,还有就是我们在孩子面前是权威,孩子比我们弱,应该受我们管理。
其实小孩子的认知不足,在大部分情况下,也确实是家长正确,孩子错了,但当孩子反抗时,我们不能强压,而应该让他感受到你们之间有一种公平、讲理的交流模式。
上周有一天小茗爬上了一辆停在小区的货车车厢里玩耍,他站在边上随时都有可能摔下来,我在旁边看着很危险就喊他下来,他直接回我:“不!”
我当时也是很生气,正要强行将他抱下来,顺便再揍他小屁股一顿,忽然心念一动又冷静了下来,就跟他说:“妈妈让你下来,是因为那里很危险,你觉得我说的对吗?”
他点点头。
我接着说:“那你现在不想下来,你就说出你的理由,如果更正确更有道理,我就同意你继续待在上面。”
他想了一会儿,自己爬了下来。
如果我一直在他“顶嘴”这件事情上反复纠缠,就偏离了原本的问题,而最后即使我通过强硬的手段震慑住了他,他心中怕是也不服的。
03
我自己比较重视孩子的教育这一块儿,也看了不少教育方面的书。然后就经常有朋友让我推荐育儿书籍,我也总是很热心地推荐几本我认为还不错的书。
随着孩子慢慢长大,特别是现在能和我在思想上有交流之后,我发现,所有教育的问题,所有与孩子之间的矛盾,其实都是大人本身的问题。
也就是说,你怎样处理和孩子之间的关系,考验的是你的处事能力。
我们在生活工作中可能见过这样一些人,觉得他们特别“帅”,工作中他们总能找到最有效率的工作方法,我们会认为他们工作能力强;他们处理事情也总能处理得妥贴圆满,我们也往往会以为他们情商高。
其实不是的,大部分道理都是相通的,能力也都是综合考量的,那些真正厉害的人,他们处理任何事情都高明。
现在,有人再让我推荐育儿书,我总是会忍不住推荐其他不相干的,因为,在我现在看来,好的教育方法应该藏在哲学、心理学、甚至经济学里。而纯粹育儿的书,看一两本就够了,在孩子还小、思维表达能力都很弱的时候或许还有些用处,大一点后教育孩子真正的功夫应该放在自己身上,这才是教育问题的关键。
你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了,就能很好地和孩子相处;你逻辑清晰了,就能一针见血地发现孩子的问题出在哪里;你做好了自己,才能做好家长。
大部分情况下,你做好了自己,孩子也能做好他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