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理工学子三下乡:科技助农新发展,乡村振兴向未来。
科技助农新发展,乡村振兴向未来。来自山东理工大学的“新型水果套袋推广扶农助农”暑期社会实践团队,首次整装出发,到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大村镇西白马河村开展“三下乡”活动。以团队成员研发的农业科技成果为依托,深入基层对乡村产业振兴进行实地调研,加强对农业科技产品的宣传和推广。7月18日,“新型水果套袋推广扶农助农”暑期社会实践团的队员们,踏上了科技助农的归乡之路。
初到实践活动基地,实践人员立即开展实地考察,深入乡村和农民一起在田间劳动,从中得知当地的果蔬种植面积达到200多亩,水果产业是当地经济支柱产业之一,当地政府大力支持农业科技现代化。实践团队长丁翔宇召开集体会议,根据调研结果,对本次社会实践活动进行了明确的规划。本次社会实践以实地调研乡村产业振兴,推广分体式彩色环保水果套袋为主要目的。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产值做出贡献。此次社会实践活动分为三大板块:基层劳动调研、乡村发展宣讲、农业科技成果的宣传。实践地点村委会、果农庄园等对这一活动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并积极进行了推广和提供了场地。他们的支持配合,进一步激发了实践队员们的服务热情和劳动积极性。大家表示,在城乡一体化的大趋势下,能够用自己的绵薄之力为家乡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是一件十分光荣的事情。第一阶段,社会实践团到达时间地点之后,在队长丁翔宇的安排下,将实践团成员分为三队,分别向果园种植区域、西白马河村村庄和村委会开展为期两天的调研工作。团队通过问卷调查、文献查询等方式,了解村民对产业振兴政策的了解情况、当地水果产业发展现状、企业在产业振兴中支持力度和乡村产业振兴政策落实情况。根据调查结果,结合当地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总结出近年来西白马河村脱贫攻坚的宝贵经验,分析出产业振兴的现代农业体系。第二阶段,在调研的基础上,实践团队开展为期三天的乡村发展宣讲活动。开展乡村发展宣讲会,呼吁村民关注产业振兴。集体组织群众开展本村相关产业发展的宣讲会和相关活动,让村民对自己的产业有更多的了解。鼓励民众踊跃参与,群策群力,创新改进当地乡村产业振兴的发展方案。加快农村农业现代化建设,构建新型农业生产体系。第三阶段,实践团队成员开展宣传推广农科产品活动,向当地果农推广团队成员自主研发的分体式彩色环保水果套袋,宣传该套袋对经济性水果的生长作用,并在田间对果树进行示范。与果园经营农户和当地村政府协商进行小规模推广并表达合作意向。走访相关企业,宣传分体式彩色环保水果套袋,阐述对企业推广可造成的积极影响,寻求合作互助。促进乡村产业振兴,推动农村农业现代化发展。
队长丁翔宇再次对本次社会实践做了强调说明。首先,社会实践中的安全问题。处于夏天,团队成员需要注意避暑,还要注重溺水问题,不能单独行动,外出要和负责人请假报备。其次,要注意仪容仪表和礼貌问题,每天穿戴整齐,遇到当地村民要礼貌问候,注意团队及个人形象,注意言行举止,营造山东理工大学良好的学生形象。最后,要脚踏实地的完成实践任务,要积极投入到田地劳作中。不怕吃苦,主动承担劳动任务,锻炼劳动能力,身体力行,在帮助村民丰收的同时,体会到劳动之辛苦。“新型水果套袋推广扶农助农”暑期社会实践团队第一次开展“科技助农”的相关活动,本次实践一方面是为了总结当地的产业振兴成果与经验。乡村振兴的成功经验,不仅为当地今后的发展提供指导,而且为全国其他各地乡村振兴工作提供重要参考。另一方面,根据以往的扶贫工作经验,对西白马河村的发展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新的规划和建议,实现西白马河村的可持续健康发展,让农科产品助力农业现代化,构建新型农业生产体系。
“新型水果套袋推广扶农助农”实践团是一支肯吃苦、愿劳动、敢创新、有能力的力量团队,可以经受农村的艰苦生活,可以顶着酷暑在地里劳作,坚韧和创新的精神是团队的灵魂,是进行农科产品宣传的保障。希望实践团队成员在助力家乡发展振兴的过程中,培养团队协作意识和奉献精神,用自己的青春之力,为这片养育他们的大地增添新的活力与希望。通过此次实践,可以将团队自主研发的新型水果套袋技术实现普及推广,助力乡村产业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