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刷到一个视频,吐槽家里种了一棵丝瓜,从夏天吃到现在还在吃。
想起来,今年很多类似主题的视频,比如北方人吐槽一个夏天吃豇豆,油豆角,最近吐槽天天吃萝卜和白菜,土豆。地里的菜是一波赶一波,种啥啥大丰收,人根本吃不过来。
这在我们小时候是没有的风景。
小时候地里种东西的收成并没有现在好,并不是种菜方式或者是否勤快的问题。而是那时候的种子就没有现在的精良。
我记得以前我老家种豆角苦瓜,自己吃的很难吃到腻。因为这些瓜果如果不用大量农药,压根等不到成熟,就被虫咬了。老家至今骂人家里兄弟姐妹不和睦都是:苦瓜内造内。
就是说苦瓜长出来,看似好好的,其实内部长虫,突然一天就挂在苗上就坏了。
一般我妈也不喜欢买街上的苦瓜豆角吃,她说农药太多了。就是不农药三天两头伺候,是不可能有完整的样貌进入市场。
我没有在北方待过,所以对以往的这些蔬菜的收成不好下结论。
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是,以前就算收成好,也轮不到吐槽吃到腻。因为以前家家户户种点地除了自己吃,还是做了经济作物打算的。
便宜的,自己家吃剩的拿去卖。贵的,可能自己家都吃不上就去市场换成家庭的一点收入了。
现在能够呈现大丰收让人吃到腻的画面。一是种子改良了,出苗率,成活率,抗虫害等都更好了。也许还需要农药,但是成活率和收成确实更扎实提高了产量。
另外,因为大家生活水平整体提高,拿出去卖价钱也没有,也不需要这点青菜的钱来补助生活了。
就一个小视频,看生活变化,也很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