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世界读书日,我来跟大家一起分享我在樊登读书的成长故事
我是2017年11月11日加入樊登读书会!
目前我们樊登读书有3400万书友
我在樊登读书会880多天,阅读了300多本书籍。有些书籍反复听了六七次,比如《可复制的领导力》和《非暴力沟通》
我在得到阅读了四百多本书,还有一个是喜马拉雅喜马讲书会员。
今天我跟大家分享通过樊登读书对我的改变和成长:
通过樊登读书会学习提升了自身能力在2018年自购地皮自建房子主体476㎡和空地300多㎡
2018年11月参加了《30天每天抄写4000字销售信》训练营成为学员并且担任督导10人帮助7人完成考核。
2018年跟曾艳导师联合组织了六期21天阅读习惯成长营帮助两百多为书友提升阅读能力和改变亲子关系,职场关系,家庭关系。
2019年跟妮妮姐联合创办了365天日更营一期带领90多位学员进行日更。
2019年我我自己坚持每天听一本书,阅读有时候就像吃饭,不是每一次吃饭都能增加重量可是必须每天吃饭,每天吃三顿饭。
在樊登读书学习的880多天里还形成了自己的思维模型。
领导力思维模型。这就是《孙子兵法》里面的将道。
将道我们分为四个将道,将道之一是用兵的将道。《孙子兵法》讲“智、信、仁、勇、严”:
智是战略战术上有智慧;信是对下属讲信用;仁还是对下属有仁义;勇是在战场上勇敢;严是管理上严格,甚至严厉。
再加上曾国藩讲的廉、明:廉是自己廉洁,你在金钱上没毛病,不贪财,大家就服你;明是对每一个人的贡献看得明,偷奸耍滑的你也看得明,赏罚分明。
智、信、仁、勇、严、廉、明,一共这七条,你就有领导力,就是好将领,你带兵就有战斗力。
将道之二,就是养兵之道。用兵的关键在于养兵,养兵的关键在于什么呢?兵真是你自己养大的亲兵,不是你买来的雇佣军,这就叫厮养之道。 用在我们今天,就是你是自己培养组织内部的人才提拔为领导,还是指望猎头去挖别人的人。
但是管理远远不只是赏罚分明,如果只是有赏罚,那做领导不就太容易了吗? 领导者首先是承担解决问题的责任,然后还要承担培养新的领导人的责任。 公司发展到后面,这两个职责还要反过来。
将道之三,我们讲到了职业道德:“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唯民是保,利合于主。”你要始终站在老板的立场,而不以自己个人的得失为进退,这就是职业道德。
将道之四是不虚荣,不图虚名, 别太把自己的名誉当回事,不要太爱惜自己的羽毛。这叫做人至贱,则无敌。
成本思维模型。
这个思维模型是讲关于金钱的价值观,涉及金钱的时候,是对价值观最大的考验。
我们把它称为管理会计的准则,讲作业成本法,每一个动作都要算成本,通过减少动作来降低成本。我们说《孙子兵法》是不战之法,不动作就没成本。我们要保证每一个动作都是有效动作,都是必要动作,没有废动作,没有反动作。
你可以检查一下自己每天从上班到下班的每一个动作,把它记录下来,你把它分门别类一下,哪些是有效动作,哪些是废动作,哪些是有害的反动作。我们再把我们公司自己复盘一下,你会发现,你的废动作和反动作,一定远远超过你的有效动作。
如果我们能够只做有效动作,我们就能做得更好,还能多出时间休息,赚更多的钱。《孙子兵法》就是少干活,多挣钱。
第二个成本意识是总成本意识, 要看到整个战争的成本,而不是看局部的成本。
在《孙子兵法》最后的《用间篇》,讲用间谍首先就要算总账。我们给间谍无论多少钱都是便宜的,因为战争早结束一天,全国人民少花的钱远远胜过一个间谍能花的钱。所以在我们的工作里面,我们随时都要学会算总账。
最后一个讲颠覆式创新。颠覆了成本结构,极大地降低了成本,所以才颠覆了公司以前的做法。
分享一个故事:
日拱一卒,功不唐捐
这是一个发生在一百年前的故事。
(1)
截止到1911年12月,没有哪个地球人到达过南极点,所以这是一百年前所有最伟大的探险者、所有最有探险精神及梦想的人最想做到的事情。
最后是两个竞争团队打算完成这项创举,一个是来自挪威的阿蒙森团队,另一个是英国的斯科特团队,他们都想率先完成这个从来没有人完成过的事情,到达南极点。
他们出发时间是差不多的,这是因为这个世界上从来竞争都非常激烈,当有一个大的机会的时候,没有可能只有你看到了,基本是差不多时候有一帮人看到了,这跟其他无数场合的竞争都很像。所以这两支团队差不多都是1911年10月在南极圈的外围做好了准备,准备进行最后的冲刺。
结果是这样的,阿蒙森团队在两个多月后,也就是1911年12月15日,率先到达了南极点,插上了挪威国旗。而斯科特团队虽然出发时间差不多,,可是他们晚到了很多,他们晚到了一个多月,这意味着什么?
这就是成功跟失败的区别,阿蒙森团队作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到达南极点的团队会永载史册,获得一切的荣誉,而斯科特团队他们虽然经历了一样的艰难险阻,但是晚了一个多月,没有人会记住第二名,大家只知道第一名。
(2)
但这个故事并没有这么简单,你不光要到南极点,你还要活着回去。阿蒙森团队率先到达南极点之后,他们又顺利地返回了原来的基地。
而斯科特团队晚到了,他们没有获得荣誉。而且更糟糕的是,他们因为晚了,回去的路上天气非常差。他们在回去的路上不断地有人掉队,最后他们没有任何一个人生还。斯科特团队不但没有完成首先到达南极点的目标,而且全军覆没,这已经是生与死的区别了。
那么是什么造成这么重大的区别,不光是成功与失败的区别,而且是生与死的区别呢?对这个事情进行研究,可能对我们做事会有些帮助和启发。
首先,去南极探险,不光是需要人,还需要物资,事后有人总结分析两个队的策略和两个队的准备,可以看到非常重要的区别。阿蒙森团队物资准备非常非常充分,他们是三吨的物资。而斯科特团队准备的东西少,他们只有一吨的物资。
一吨的物资够吗?如果你在过程中不犯任何错,完全不犯任何错的话,刚好够。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理论上可行,但现实中碰到很大的压力、碰到很大的未知困难,你不可避免地会动作走形,会犯很多错。所以,当你的计划定得太紧的时候,其实是非常非常危险的。
而阿蒙森团队做得非常好,他们准备了三吨的物资,这些物资有极大的富余量。他们充分预知到环境的困难,做好充足的准备,给自己留下了犯错的空间。
事实上,他们碰到的环境是差不多的,最后两个团队却有截然不同的结果,这个是非常值得研究的。
阿蒙森团队的成功经验,最后可以总结成一句话:不管天气好坏,坚持每天前进大概30公里。 在一个极限环境里面,你要做到最好,但是,更重要的是,你要做到可持续的最好。
相反,斯科特团队从他们的日志来看,是一个比较随心所欲的团队,天气很好就走得非常猛,可能四五十公里甚至六十公里。但天气不好的时候,他们就睡在帐篷里,吃点东西,诅咒恶劣的天气,诅咒运气不好,希望尽快天转晴,尽快能够前进。
事后总结,这两种做法很可能是他们最大的区别。不管环境好坏,不管容易与否,坚持每天前进三十公里。不管是到达南极点还是从南极点顺利返回。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区别。
阿蒙森团队于1912年1月25日全部返回营地。这个日子和他3年前计划的归程一天不差,是巧合也是奇迹。后来有人评价阿蒙森的成功是因为好运,他的回答是:“最重要的因素是探险的准备如何,你必须要预见可能出现的困难,遇到了该如何处理或者如何避免。成功等待那些井井有条的人——人们管这个叫做好运气。对于那些不能预见困难并做出及时应对的人来说,失败是难以避免的——人们称这个为坏运气。”
(3)
这个故事还有一些细节也值得我们思考。
第一,斯科特团队用的是矮种马来拉雪橇,而阿蒙森团队用的是爱斯基摩犬。阿蒙森团队足足准备了97条爱斯基摩犬,阿蒙森认为只有爱斯基摩犬才是南极冰天雪地中的最佳选择。相比而言,马更强壮,开始的时候走的更快,但马不够耐寒,走到半路都冻死了,最后只能靠人力来拉雪橇;爱斯基摩犬虽然走的慢,但能在很冷的条件下生存,从而保证了行进速度。
第二,阿蒙森为了极地探险,他曾经和爱斯基摩人生活了一年多时间,就为了跟他们学习如何在冰天雪地里生活、求生等。
第三,阿蒙森的计划非常周详,连午餐也作了特别的安排。他使用了一种新设计的保温瓶,在每天启程前早餐时,便把热饭菜装在保温瓶里。这样午餐可以在任何时间吃,既节约燃料,又省时间。而由于需要扎营生火,斯科特团队吃顿午餐要多花1个小时。阿蒙森的队员时常坐在雪橇上,一边欣赏极地的奇异风光,一边嚼着暖瓶里的热饭,而且还有休假:星期天哪怕再适于行路,阿蒙森也不改变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