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一只禅师
过年那段时间,在家里无所事事,烦闷难耐。整日找朋友在外面逛荡,似乎只有漫无目的地走着的时候,才能暂时丢掉压在心里的那块石头。这或许也叫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要在路上?
大家都即将是毕业生,几年大学读下来,有些人心已死绝却自以为大彻大悟,有些人茫茫然在考研路上随波逐流,有些人殉道者般毅然决然踏上未知的旅程。
虽说都没有什么实实在在的成就,但毕竟各有各的经历,心里多多少少都有些想法、迷惑和苦衷。到一起总有说不完话。
和一个中文系的女同学闲聊,说到关于读书的事,她说:
“学了四年文学,自己却连诗词格律都不懂,正儿八经的名著也没有读过几本。觉得挺失败的。”
一时语塞,不知道该不该直说。
我心里想的是,你把时间用在看那些什么《xx摸摸头》《xx么么哒》上面了,哪还有时间看这些啊?
如果你不是从事出版行业的人,我想不通为什么你要浪费时间看这些三流写手的书和文章?我只能想出一个理由,你根本就不喜欢读书,只是喜欢读书这个动作罢了。
德国诗人诺瓦利斯有句名言:“哲学原就是怀着一种乡愁的冲动到处去寻找家园。”人的天性是渴望安稳惧怕变化的,因此许许多多的文学、电影作品鼓励人们,向前看,不回头。但人又是恋旧的,当安稳逐渐演变为乏味,酒足饭饱之余,那种“乡愁的冲动”便不可避免的来袭。
所以人们弹琴、写诗、流泪,甚至患上抑郁症,以此抵御那乡愁的冲动。
在我们这个时代,智能手机的普及带来了信息的大爆炸,让每个人都变得“博学”的同时,也带来了信息焦虑。能放空自己,沉浸在一部经典中成了一种奢望。
于是快餐式的心灵鸡汤就是一种打发焦虑的手段,但它的作用跟借酒消愁一样,多数情况是“举杯消愁愁更愁”了。用我的话说是,这些鸡汤饱和脂肪酸含量太高了,有害健康。
书(这里主要指文学经典)、音乐和电影,才是人类最杰出的艺术家精心烹制地最高质量的“心灵鸡汤”。许多人把这些真正的文艺精华忽视掉了,把精神生活寄托给浮躁的浅薄的流行文化产品。他们根本就不喜欢文艺,只是看上去很“文艺”。
说开去,我们在做很多事情时,很多时候并没有真正去做,而仅仅止步于喜欢这个动作而已。
许多人不是在学习,只是喜欢“学习”这个动作,就是那句话“仅仅是看上去很努力”。
喜欢学习这个动作,喜欢读书这个动作,喜欢看电影这个动作,喜欢听音乐这个动作,看上去很文艺的样子,看上去很努力的样子。
可这就是你喜欢的样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