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西陆华胥。
今天分享的听书书目是《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作者是人们熟悉的日本作家村上春树。
这本书是村上春树自己总结多年跑步经验之作,重点不是跑步专业知识,而是跑步的体验及感悟,生动呈现了自己写作生涯和长跑习惯之间的奇妙联系。
虽然是作家写的长跑主题书,看似属于跨界,实则有相通之处。
村上春树在书中阐述的跑步哲学,不是简单的经验之谈,可以说得上是真知灼见,对于想从事某项长期事业的人,如何面对漫长时期保持韧性,有特别大的启发意义。
1.听书笔记
01)村上春树的作家生涯和长跑爱好紧密相关。对他来说,跑步不只是一种身体锻炼,也是精神上的修炼。他通过跑步来探索和实践自己的生活哲学。
他认为跑步是一种独处的时间,类似于冥想,能帮他保持精神上的松弛,并且提供了一种私人的仪式感,让他在有生之年活得更认真,更有清晰的目的。
02)村上春树认为,尽管跑步可能伴随着痛苦和挑战,但它也是一种让生命有效燃烧的方式。
通过跑步,他体验到了生命的脆弱性,这加深了他对生命意义的理解和追寻。他将跑步视为一种对抗虚无主义、积极面对生活的方式。
03)在一项长期的活动中将他人作为自己的标的,是件很有风险的事。一旦你选择的对手水平下降,或者甚至退出了比赛,那你坚持跑下去的动机也将不复存在。
长久来看,我们终究还是得回归自身,从自己的进步中体会到乐趣。
04)以长期的眼光来看,天赋是一个更加难以捉摸的概念,它不只是一种让人生变得简单的恩赐,让一个人早早认清现实,学会坦然地面对长久的磨难,也可能是天赋的另一种形式。
2.听书感想
村上春树除了坚持长跑以外,还有另一个跑为人所熟知,那就是长期陪跑诺贝尔文学奖,总是被提名,却一再错过。
外界对于这件事的看法众说纷纭,有人觉得惋惜,有人保持期待,甚至有人把陪跑当成梗。
任人去说,屡次提名并落选的当事人村上春树不以为意。
不只是对于外界的这些看法不过分关注,还对诺贝尔文学奖不为所动。
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本《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可以揭示他的内心所想:
作为长跑者,不把别人作为对标对象,因为那样的话,会影响自己的动机,对方跑得好坏、快慢,以及年限,势必会影响自己的状态。
同样,在文学创作上,这条比跑步更为漫长的道路上(毕竟相比跑步而言,写作更抗老),写小说笔耕勤奋的村上春树,也没有作品及作家的对标,不会主动迎合获奖。
他一直有自己的方向,按照自己选择的路往下跑、接着写,一年年如此,从来都如此。
这是一种不讨巧的方式,近乎执拗的走自己的路,不被他人影响目标,不被奖项左右创作,不被外界破坏自律,如此的不合群、不入流,承担了太多压力,也自然会错失很多世俗意义上的机会、荣誉。
可是,正因如此,村上春树在自己划定的跑道上长跑,无论是生活中的跑步,还是事业上的创作,他都能做自己想做的事。
尽管起初不被人理解和接受,但是随着时间慢慢过去,人们也开始认识、尊重和接受他这样长跑、写作,他也赢得了粉丝及支持者。
坚持自己,不管是一种风格,还是一种生活,起初难,后来很难,而后不再难,慢慢就好了,会得到认可及尊重,甚至会影响一些人追随。
不由得想到了《阿甘正传》电影中的阿甘,从小拿到的就不是一手好牌,好在有母亲及朋友的鼓励,一直以自己的方式面对世界,从小跑到大,从未停步。
人们对他,最初嘲笑,后来不屑,再后来惊讶,而后震惊,在理解之后,很多人自发跟着他一起跑。
坚持跑自己的路,在这件事上,村上春树和阿甘是一样的,他们对于我们来说,最大的启发在于:
外在的目标或者对标,看似明确,其实模糊,有阶段性的作用,却非长久之计。
一个人,终归要立足自身,发现目标,找寻跑道,按照自己的方式走下去、跑下去,不必在意别人的眼光说法,反而能走出自己的路,跑出自己的风格,看到人生路上,进一步有一步的风景。
以上是今天的分享,希望对你有启发,转发是最好的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