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实在约不上,但天坛就在附近随到随约,走起!
天坛也是到访多次的景点,但印象最深刻的是身边有人八月十五去祈年殿赏月和影视片中诸多外国人的身影。传说中的春花没有遇到,秋月倒是在新闻上过了把瘾,现实中每次去都是人满为患,步履匆匆。
第一次在园区里遇到松鼠,心中就记挂着期待再次相见。这次涓涓倒是准备充分,直接带了核桃,准备敲击核桃来召唤松鼠现身。涓涓是个好搭子,这个十一因为外婆的到来,我们决定好好陪外婆,尽管这些景点我们都去玩过,涓涓对所有的行程都很配合。
祈年殿和回音壁是必看项,因此买票惯例是通票。检票后又是自然的兵分两路,我带着外婆边逛边拍照,爸爸带着涓涓自己找乐子。四月份来的时候由于时间关系,只是粗略的逛了一圈,因此这次回忆起来对比的都是多年前的影子,同时也因见识和增多对一些问题产生了兴趣。
作为天坛名片的建筑是祈年殿,但皇穹宇却是集声学和光学科学于一身的宝地。
三音石
三音石是皇穹宇大殿正前方第三块石板,在这里击掌一次,可以清楚地听到三声回音,故名“三音石”。
原来这三音石是皇穹宇这个圆形院落的中心点,在这里击掌发出的声波��向四方传播,被两侧配殿反射回来形成了第一声回音,因为距离最短,所以我们最早听到。而第二声回音是被回音壁反射形成。由于三音石的位置正是院落的正中心,第二声回音穿过我们后会继续传播到对面的墙壁上,之后被再次反弹回圆心,也就是三音石的位置。这就是我们听到的第三声回音。按照这个逻辑,这样的反射会持续迭代,就是两面镜子可以制造出无穷的空间,但因为声波的衰减,后面的回音逐渐减弱,我们的耳朵很难感觉到,因此称为“三音石”。
据说回音壁并不是特意设计的,而是建筑过程中无意符合了声学原理才造就这一奇观。被岁月和到此一游侵蚀过的回音壁,失去了往日的光滑和灵敏,很多游人都试图重现三音石的奥妙,站在那里很久,发现只有导游的掌声可以听到三声。也许,鼓掌是有技巧的;也许,三音石开始认人了。
冬至日皇穹宇光学现象
指的冬至日的阳光从门口射入,经过地面的反射正好照到皇天上帝的牌位上。这是怎么形成的呢?
首先要了解太阳高度角的概念。太阳高度角指的是太阳相对于地平面的高度角,即地球上的某个地点太阳光入射方向和地平面的夹角,可以简称为太阳高度。
太阳高度的变化在时间上有两个显著特点。首先,其随着一天的日出日落发生规律性变化。日出时,太阳在地平面上,太阳高度为0度;随着时间的推移,太阳高度逐渐增大;正午时刻达到最大值,之后逐渐减小;日落时,太阳又回落至地平面,减小至0度。
除此之外,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一年中,同一个地区每天的正午太阳高度也会发生规律性变化。对于北京所在的北半球来说,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低,夏至日最高。
了解到这些还不够,经典回味也必不可少。
有着北京十大最美树王之称的九龙柏,树龄500年。关于九龙柏的传说一个导游一种说辞,主流传说与乾隆有关。传说清乾隆皇帝有一次到天坛来祭天,当他视察完大典的准备情况,在皇穹宇围墙下休息的时候,突然听到有一种奇怪的声音。于是乾隆皇帝就四处寻找,发现在围墙下有九条蛇,一下子就钻入了泥土当中。乾隆皇帝命人出皇弯宇继续抓蛇,四处寻找不见,突然发现围墙外有一棵树,树干表面布满沟纹,就像九条龙腾飞,所以就起名叫九龙柏。
虽然传说有bug嫌疑,但我们姑且听之。如今的九龙柏经过诸多导游的解说,成了福气散发地,游客们听从导游的手势引导,可以将福气带回家。
尽管游人如织,但天坛的每一次都能为我带来新的发现和体验。无论是与家人共度时光,还是对古建筑和传统文化的深入了解,天坛总能提供独一无二的体验。
阿淼写于2024年10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