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小十九打卡
今天的文章是黄有璨老师2016年5月26日的公众号文章《早期爆火=产品必死?关于运营的“层次感”和“非线性思维”》
文章主线:
1.带着短视的线性思维投入到运营工作中,往往很难做好运营
2.一款产品在其早期过于关注用户增长,甚至“爆红”,往往会加速死亡
3.早期产品的运营,一定要围绕“口碑”进行
首先,我们明确下什么是产品?百度百科的定义为“产品是能够供给市场,被人们使用和消费,并能满足人们某种需求的任何东西,包括有形的物品,无形的服务、组织、观念或它们的组合。”这里我以建立一个护肤社群(提供服务的组织)为例,解释上述的3条主线规律。
我们来看第一条,短视的线性思维。线性思维就是只考虑单一结果导向的思维,就像前天的文章里提到的“只有xxx,才xxx”,只有能够得到某个结果,我才会去做这件事。
那我建立社群的初衷,就是有一个小圈子去分享自己学到的护肤专业知识和护肤品使用感受,能够给自己和朋友树立正确的护肤观念,用适合的护肤品。这个过程中,我们可能会一起发掘出更适合自己用的产品,如果价格也有优惠,那很可能达成销售关系,甚至说我们会把小群孵化成一个吸引更多女生加入的群。不管是达成销售还是群成员变多,这都是建立护肤社群的额外收获,我的出发点并不是“只有有人找我买东西我才建群”这个单一的线性思维。
有人会说,那你不是毫无明确目的,在做无用功,白费力去运营社群吗?我想说,目的因人而异,没有说建群卖货就是不好,但出发点不同(为了拉人头/为了分享知识/为了卖货),即使产生同样的行为(建群),成员的体验也是大不相同,最终结果也是不一样的。我们的初心如何,用户都感受得到。
当我明确自己建立护肤群的目的后,我要做的是什么,是到处去宣传去拉人,直到给群里塞满几百人,还是在群里疯狂安利自己体验过的好产品?
都不是。
想象下只有我一个人运营社群,却拉来几百号人,那我的服务完全供不应求,不能及时回应所有人的提问,这是不是会导致大家对我开的护肤群的印象变差呢?群成员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学习专业护肤知识和护肤体验交流,我也没法实现自己的初衷——建立分享的小圈子,这会加速大家对护肤群的失望,要么退群,要么把它当死群。群死了,这个产品就死了。
所以在建立社群的初期,我要做的不是追求群里有多少人,而是真正做到“小”圈子,和第一批加入的朋友们共同实现我的初衷,带给大家好的体验,做好群和我的口碑。后续能自发展起来的话,再考虑根据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容纳更多人加入。
这个例子有帮助你理解黄老师讲的三条规律吗?希望面对再小的产品,你和我也能做好这三点,细心呵护它的初期成长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