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曾埋怨自己出身在农村,住着低矮的木质房子,羡慕大城市的生活,有汽车洋房、高楼大厦。自雾霾与城市相关联,观念彻底改变,生活在美丽的长寿之乡,是前世修来的福份。
多好啊,山好,水好,我们家乡长着世间独一无二的石笋,被评为国家五A景区。来自北京、上海、天津等大城市的旅游者络绎不绝,无一不说咱家乡美。
目睹村庄三十年的巨变,曾经稀稀落落的几座泥土房,如今已长出参天高楼,曾经的大片农田,耸立起宽阔宏伟的人民政府,火车站、中国银行、人民银行、法院、大超市等,上规模的现代化建筑,纷纷冒出地面,汇集在人民政府周围,曾经唯一那条石子马路,已成为新老城区的康庄大道,分叉出横竖交错的几条大街。
三十年的变迁,农村变城市,祖祖辈辈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们,失去了土地,住上了高楼,或开店谋生,或外出挣钱,过着再也回不去的生活。
年轻人容易迎合时代潮流,对于逝去的土地无关风月,年长的不习惯无需耕作的生活。大凡某大楼边上,或建筑泥沙堆砌的空地,便平整出一畦菜地,种植上时令的蔬菜。
婆婆就是爱农活的典型,四年前,我们家的房子没拆迁,房子附近的那块菜地,常常看见婆婆那忙碌的身影,锄地、播种、浇水、收获,不亦乐乎。看着晚辈们吃上自己亲手种植的蔬菜,心里甭提有多高兴了。那年,眼睁睁看着即将成熟的农作物被推土机碾碎,喋喋不休的抱怨:“昨天好好的茄子,玉米,豆夹,今天上午去一看全没了,作恶啊"。是啊!那是老太太几个月辛劳的成果,到嘴边的果实,被一只无情的铁手扒了, 好心人劝说:"有人不情愿拆的房子都掀掉,那几根玉米算啥呀。”这就是当今典型的农民意识,这就是政府行为,这就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完善城市功能,丰富城市内涵,提升城市形象。目不识丁的婆婆哪懂这些大道理。不拔掉庄稼,哪能长出高楼呢。
虽说没有像婆婆那一代那样,为失去土地而痛心疾首,但儿时住高楼的愿望已不复向往。倒怀念被拆迁的房子来,四周空旷,可谓是独立屋,上蹿下跳,大声吆喝都无人干预。
身为改革浪潮的一分子,须要顺流而下,决不做绊脚石,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如今,咱村里人,不用“刨地”,衣食住行不愁,年轻人开着小车,老年人搓搓麻将,妇女们跳跳广场舞,中年人散散步。以往,起早贪黑田间地头填不饱肚子,现在,整日吃喝玩乐减肥保健康。
然而,历史总在进步中,家门口的好溪正逐渐恢复原先清澈的溪流,对岸山野越发青绿,随着时代的发展,农村的生活不断提高,未来更加美好,我们有理由满怀信心,憧憬和期待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