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好像总在徘徊于该不该接着读书这个问题上。
读书的时候会很焦虑,想着自己就这样安安静静地读下去了,以后的工作上也不一定就有了多少的优势;而且自己出生在一个并不富裕的小城家庭里,家里也没有那么多钱让自己无忧无虑地读下去,要想以后留在这座城市里生活得幸福,还是得靠自己拼命挣钱、找工作。
这样一焦虑,一下子其他的焦虑也随之而来。从小到大都这么胖,哪怕自己不觉得有什么在这个社会眼里120斤的女生也是一种不自律的代名词;学校里漂亮的女生一抓一大把,又会化妆又会打扮,言谈举止又总是那么得体自然,拍照也总笑靥如花。而自己除了读书,并没有加入其他任何圈子,也很少有饭局。
也狠心减过肥,但是第二学期事情多了就无心理会体重管理这件事,一心投入到学习中,但是结果还是不尽人意。
于是非常害怕四年下来一事无成,而事实上可能正是如此。
有时候很羡慕一些家庭背景非常好的人,比如北京户口的同学,比如家里在北京买了房的同学。似乎他们的未来是游刃有余一些的,就算输,也远超我们这样的普通人。而我呢,一旦考研没考上,基本就玩完了,带着更大的压力回到老家,那个破旧又永远没有新鲜事的地方,过一眼望穿的生活。
就算考上了,又怎么样呢?就算学业的水平达到最高,也不过一年拿万把快钱的工资,除去三千的房租,三千的吃饭开销,还有女生在一线城市工作不得不配备的化妆品、衣服等等,一个月能够剩下多少呢?难道真的要指望婚姻去解救女性的经济问题?这真的既不靠谱也让人不愿意。那这样一算的话,不论以怎样的学历毕业,到了社会,如果三五年无法在这里立足,结果不还是像那些二三本的哥哥姐姐那样,回到小城,浑浑噩噩地度过余生?
五年、十年之后会在哪里,会想些什么,我真的没有底。虽然也会说些宏大的梦想,但是其实我是知道的,平凡才是唯一的路。总想趁现在还不至于如此狼狈的时候给自己铺一些路,哪怕是一些副业的开始,但是好歹在紧要关头不至于一点退路没有。更何况如果还想出国增长见识的话,经济独立就显得更为重要。
但是,目前努力了一个月的情况是,我一分钱也没赚到。辛苦也了一些稿子,收获寥寥几十个粉丝,而且基本是不能变现的。
也想不管那些有的没的的,先借父母的钱过好现在的日子。把想做的事列在纸上,想整牙,隐适美大概六万以上;想垫鼻子,大概八万以上;想报健身班,学校里没有任何可以健身的地方—除了一个两三万人共用的唯一的操场;想搬到校外住—寝室实在是小到连大衣都没地方挂了、练瑜伽都无法在上下铺的床上完成,但是要负担一个月1500以上的房租;还想谈一段恋爱,但是暗恋的对象家境与自己没法比,两个人就算在一起了,又如何在巨大的消费观念差异下好好过日子呢?(我一向是习惯和别人AA的,但是如果我们经常出去吃喝玩乐,我怎么再向父母索要更多的生活费呢?)况且他从小占据的教育资源就是那样的优秀,三代人精心培养起来的他,兴趣爱好广泛而烧钱的他,怎么会喜欢如此普通的我呢?这些很现实的问题一个一个摆在面前,而我一个也不能解答。我只能坦白地说,没办法,我只能一个一个地放弃。
至于学术,首先一点就是我喜欢看书,但是我喜欢看书的时间是有限的、间歇的,有时候这些东西读得真的太无聊太费劲,我才智平庸、我不是哲学王;其次就是,我无法放下世俗的一切,沉浸在书籍的世界里,我真的无法像那些优越家庭出生的孩子那样,随心所欲地做任何喜欢的事,不计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我时常会拿着手中的书,但思考以后的事情:除了安慰自己,这样厚厚的哲学书对工作是半毛钱的作用也没有的。
识时务的有条件的早就开始了实习,一整个寒假过去了,一整个暑假也过去了,又一个寒假即将过去了,我什么也没有准备。
我真的什么也没有。
而我的写作能力也逐渐退化,退化到一种提笔不知道该写什么的惨境,对于那些情感上的生活中的涟漪,我真的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什么感觉也没有。我只知道我要实现经济独立,要开启新的计划,要寻找未来的出路。
前几天听妈妈说她同事的同济大学本科毕业的女儿考研两次都失败,现在在上海过着一个月七千块钱工资的生活,浙大毕业的姐姐在一个与专业毫无关系的培训机构当老师—而恰好现在教培行业受了重创,不知道现在她过得怎么样?我就觉得特别荒谬,因为她们无疑是这个小城当年走出去的凤毛麟角的那些人。
她们的名字和照片被光荣地记录在这个小城最好的高中的光荣墙上,而以高考论的话,我现在的学校都没有资格登上那个光荣墙。
至于那几届的男生现在过得怎样我不知道,我只是看到,我身边的,小城走出去的,女孩子,她们最后都挺普通的。
泯然众人,工资甚至没有我读二本的姐姐高。
阶级难以跨越的鸿沟,加上似乎永远也打不开的视野,加上永远落后的信息差,加上性别在现实社会里的实质差异,加上选择的失误,加上运气的不好,加上各自的不幸,这就是现实。
看着她们走过的路,就仿佛看到了未来我的路径,而时间是矢量,无论怎样心有不甘似乎都没办法逃过那终将到来的平庸。
那就先挣扎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