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阅读一本书》第一章-“阅读的目标”读后感。
为获得“资讯”而阅读,与为增进“理解”而阅读,是本章里面抛出一个关于阅读目标的观点,真是预见了网络社会的碎片化阅读和深度阅读两种争论,手机成为人类器官的一个延伸后,正在加速切割着我们的时间,再阅读之前要明确我们的阅读目标是什么。
好学的你,利用一切碎片时间去勤快的刷刷刷,坚持一段时间无数文章的被你戳中点击,真的停不下来,唯一的成就感的就是手机里多了 N 篇收藏,别人负责思考结论,你照做就好,成为知识的搬运工,只懂搬砖,不懂建房。
那些琐碎且不同的声音,像不同方向的风,它们会一会儿让你向左,一会儿让你向右。一会儿让你向前,一会儿让你向后,你感觉自己一直在走,其实你在原地,并没有进步。
短时间内大量、无序、不系统的信息会让人无所适从,虽有无数人去批判碎片化阅读的危害,我们不应该去简单的评判碎片化阅读或深度阅读谁好谁坏,它的前提是我们的阅读目标是什么?
不能为了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去不停的刷资讯,也不能消遣的时候去啃一部让人蠢蠢欲睡的大部头,让我们累死累活的,高能低效的,事倍功半的,不是碎片化阅读,而是认为“通过碎片化阅读可以替代系统学习的这种想法。”
缺少大信息量的摄取,有效刺激我们的大脑,增进我们的素材和灵感来源,我们的知识最终也是会枯竭的,不能兼收并蓄,开拓眼界,真的会死读书,读死书。
缺少独立思考的能力,没有积累和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不能去粗取精,我们的知识最终会无根之萍,在吹吹打打的时间磨砺中消散无形。
阅读之前先确定我们阅读的目标是为获得“资讯”而阅读,还是为增进“理解”而阅读!
碎片化阅读最大的危害是容易让人把“知道”当成“懂得”。碎片化知识的陷阱它让你成为「知道分子」
粗度、浅读,根据自己筛选知识的目的做出不同的选择,但是快速迁移关注点,考验的是你对信息的敏感度。阅读的本质是获取信息,尽量追求系统、全面,所以阅读尽量精读,因为精读能最大化的提取信息、收获知识。知识体系的建立很难,修补却很快。
先在一个领域建立基本的知识体系,再去广泛的涉猎,才能更好的帮我们去分辨那些是资讯,那些是超过我们的理解力。信息帮你拓宽知识广度,联系决定你的知识深度,两者缺一不可。
一开始进入一个领域,只是在收集或模仿别人的想法,是永远长不大的,从不懂到懂,需要花时间去磨,从一个高度到另外一个高度,相对容易的多,从平地拔起到达你仰望的高度,你需要构建那个巨人的肩膀。
无戒21天日更挑战营-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