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们要知道蒙蔽我们心的因素是哪些。简单说,蒙蔽“明德”的因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人的私欲,二是社会的负面影响。前面谈到的念上三大病,贪欲、傲慢、歹猜,基本都是来自于人的私欲,而上文讲的错误的理念、错误的思维方式,则基本都是社会对人的负面影响了。儒家本着“反求诸己”的精神,更重视去除人的私欲对心的蒙蔽,因此各位大儒都提倡“存天理、灭人欲”,只有去除人欲、私欲,才能存养天理,也才能达到“明明德”。
源自人的私欲,蒙蔽人的美好素质的因素主要是两个,一是欲,就是获利之心,对物质利益的追求;一是情,就是情绪和情感。所以俗话才讲,利令智昏、意乱情迷。智慧被蒙蔽主要是因为利,是利欲熏心,心意的混乱主要是为情所迷。克制人的欲望,也就是儒家所说的“欲不可纵”。放纵欲望最终的结局必然是“心为物役”。比如说,对住房的需求,也是一种物质利益吧,对房子的欲望要加以控制,才不会使你的心受到蒙蔽。t我想大家都会认同这样的理念:房子不必太大,够住就行。但是,如果不遏制自己的欲望而是放纵自己的欲望,那么,多大的房子才算够住呢?再加上攀比心和虚荣心作祟,就会永远觉得房子不够住,两室换三室,三室换错层,错层换越层,越层换别墅,放纵欲望就会永不知足,结果这一辈子就一直在为换更大的房子而奔波,显然他的心就被房子这件外在事情控制了、奴役了,就是“心为物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