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大师郁达夫在新加坡时买了三千册英文书,一夜看一本。有人问:“为什么不看中文书,连一部《辞海》也不买?”
郁达夫说:“九岁我便会作诗,十八岁赴日留学,读的中文书数以万计,专攻过《辞源》,现在应该多读英文书。”
大概看过这个小故事的人都会惊叹郁先生的读书速度,普通人一夜读一本中文书都十分困难,郁先生却可以做到一夜读一本英文书。先生之所以能有这样快的阅读速度,与他高效率的阅读是紧密相关的。
大师一夜读一本书的高效率是如何造就的呢?我想《高效能阅读》这本书给出了很好的答案。
《高效能阅读》的作者原尻淳一是日本龙谷大学经济学部客座教授。他本人也是龙谷大学研究所经济科研硕士。令人惊讶的是原尻淳一并不是从事新闻写作等方面的工作,而是负责开发新产品、营销等的咨询工作,同时也担任着企业的培训讲师。他的其他作品有《“职业未来地图”的画法》《整理的艺术3》。
《高效能阅读》是一本实用性书籍,书中概括了89个阅读小技巧。这些小技巧都是作者原尻淳一在阅读百余册阅读方法书籍,并结合自身阅读体验总结得来,可以分为挖掘内在动机,让你爱上阅读、训练速读技巧,让你高效阅读、收集整理信息,构建立体化知识生产体系三个部分。
挖掘内在动机,让你真正爱上阅读
在知识爆炸的时代,很少有人愿意静下心来阅读了,大部分人都是迫于某一种要求而进行阅读。
比如学生被要求读书写读后感,往往这样做的效果并不是很好。就像学习一样,总是主动学习的人成绩会更好一点。愿意主动学习的人大多是有着内在动机在促使他们学习,要想让不爱阅读变成爱阅读就要靠这种内在动机。
阅读的内在动机主要是由对知识的好奇心构成,而不是单纯想要拥有惊人的阅读量。一旦读书沦为了一种形式主义的行为,那么把书读完,读更多的书就成为了目的。这种错误的认为“读得多就是读得好”最终只会导致读者狂妄自大。
训练速读技巧,让你高效阅读
弗朗西斯·培根曾经说过:“有些书可以浅尝即止,有些书是要生吞活剥,只有少数的书是要咀嚼与消化的。”
面对当下的大部分实践性很强的商业书籍,我们可以用速读来快速掌握书中内容。
法国学者帕斯卡尔在三百年前就说过:“读的太快或太慢,都一无所获。”速读并非是快速读完整本书,而是不同的内容用不同速度。对于一些会将书籍重点加黑标出的商业书籍,只读黑体字部分也可以让你对这本书有所了解,但这黑体字部分却比其他部分更需要花费时间阅读并加以理解。
收集整理信息,构建立体化知识生产体系
阅读的终极目的是输出,也就是知识生产。但如果一味的阅读,而没有将获得的信息进行收集和整理的话,输出内容也是一件很让人苦恼的事情。
莱昂纳多·达芬奇是世界上涉猎领域最多的人,并且在任何一个领域,他都可以被称之为一位专家。达芬奇的手稿和笔记涉及多方面的知识,不仅有数学、几何学这样的科学知识,还有鸟的飞翔机制、马的研究分析。达芬奇之所以能够如此高产,和他平时的信息积累是有很大关系的。
但正如现在的信息爆炸一样,太多的信息反而不利于我们进行知识生产,只有将信息积累并及时整理,形成自己的知识生产体系,这样才能够做到随时输出。
阅读是一件能够带给人成长的事情,就像《高效能阅读》里面说的那样,进行垂直型阅读可以让人几年内成为一个专才。
人的身体到了一定年龄之后就会停止生长并走向衰老,但人的心智却可以做到一直成长。阅读不只是在工作上帮助我们,更在心智上帮助我们保持活力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