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即拼不了爹,又拼不了妈,即笨又学渣,那这个人还活不活了?答案是:“必须得活!”不然就没有了留芳百世,人送外号“千古一完人”晚清名臣“曾国藩”。
宋·黄庭坚《跛奚移文》:“截长续短;凫鹤皆忧;持勤补拙;与巧者俦。”曾国藩完全把这几句话演义到了极至。他族辈世代为农,为了能让后代打破“农耕”,“以耕养读”供他和父亲科考。然而,天资欠佳的他乡试考了七次才中了个“秀才”。放到现在,就是复读了七年才考上本科。曾有流传了一典故“梁上君子”为后人鲜活的阐述了曾国藩的“掘”(省略此故事)。左宗棠在给朋友的信中这样描述他:“曾涤生侍郎来此帮办团防。其人正派而肯任事,但才具稍欠开展。……”梁启超也曾说:“曾国藩在并时诸贤中,称最钝拙”。
与那些天性聪颖的少年相比,曾国藩只能算一个智力中等的少年。读书一目十行、过目不忘、倒背如流这等好词,一辈子都与曾国藩无缘。但他却在十年七迁,连升十级,书写了大清官场上的神话。是什么让这样一个“拙”的人,创造了奇迹呢?他八岁开始一直跟随父亲学习。他虽非天资过人,但勤奋好学,年纪很小就表现出非凡的坚韧性。他苦读五经,一句读不懂绝不读第二句,一本书读不通绝不打开第二本。小小年纪的他就深知道身上所肩负的家族的使命与责任。他也是一个非常严谨和自律的人。“祖父对曾家子孙以耕养读求功名的热望,甚至在家庭中的专横刚愎,都深深地影响了曾国藩,成为他后来发奋苦读的最大动力来源,也成了他后来在官场与戎马生涯中坚韧不拔、意志超强的思想渊源。”曾国藩曾意气风发,踌铸满志。也曾发出“补天倘无术,不如且荷锄”的叹息!但在朝廷需要他时他还是毅然决然站出来,面对层出不穷的困难,从一个拿笔杆子的文人到扛起枪杆子的指挥官。以他一己之力,示死捍卫那个摇摇欲坠的晚清王朝。他的一生堪称一部经典“励志故事”。值得当下的我们学习借鉴!
看着那些天资聪明的人,我们感叹上天没有倦顾自己;看到那些富二代,感叹自己投错了胎;看着那些抓住机遇一路升迁的人,我们感叹命运的不公……也许是你基因没有别人的优秀,也许你不属于“天资聪慧”,但你却应该感谢你拥有一个健全的身体。
当看到亚运残联运动会里,运动员们坐着轮椅在球场上竞技,穿着假肢在赛道上拼博,用残缺的胳膊在泳池里奋进时……你会诧异这是来自身体残缺的运动员?身体的残缺并没有让他们对生活失去信心,他们不曾后退,反而以一种拼博的精神证明着自己。无论赛场上失败与否,笑容依然在他们脸上绽放。这是自信,坚定,阳光的笑容。身体的残缺也许他们的“拙”,他们也努力的演义着“勤能补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