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的故事一如娘的乳汁一样,是哺育我们成长的最好营养食粮。——题记
“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晚风吹来一阵阵快乐的歌声。我们坐在高高的谷堆旁边,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
一天,路过一所小学,教室的孩子们正齐声唱着《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这首歌,甜美的歌声、熟悉的旋律,把我又带入了童年记忆——
小时候,我和姐姐就像歌词唱的那样,常常或和娘一起坐在青石板铺就的院子里,或同娘围在木柴燃得旺旺的火塘边,听娘给我们讲有趣的故事。
娘没有读过书、不识字,但娘也有讲不完的故事,让我们听得津津有味。
“你们看看那蓝蓝的天上,是不是有两条长长的白色带子,一条从我家背后的北边过来,一条从我家对面的南边而来,当这两条白色长长带子碰撞连接一条线,就是说南北连成一线时,我们家菜园里的梨子就熟了,很香很甜的,就可以摘下来吃了……”
一个夏日的夜晚,我和姐姐,跟娘一起院子里乘凉。娘拿着一把棕榈叶做成的大扇子,一边为我们扇凉,一边拍打飞扑而来的蚊虫。我和姐姐便央着娘给我们讲故事。
“娘,那两带子像你织布时的那两个梭子带出的线一样,一个从这头穿过去,一个从那一头穿过来……”我仰着头看着娘说。
“是呀,那两条白色的带子,就是天上的织女织布用的梭子,她在天上天天织布,她织出来的布最精致最漂亮,就像春天里田野上开满的花,五彩斑斓,撒在天上,就是我们看到的多种各样的云朵……”娘接过我的话,绘声绘色地讲着织女织布的故事。
“娘,我看你织女时梭子是飞得很快很快的,可是天上的那两条白色带子怎么飞得那么慢呢?是不是织女在偷懒呢?……”其实我是等不及吃梨子了,娘也看出了我的心思。
我们家的菜园里有一棵梨子树,是父亲在县城里学习时,他的一位朋友分给他的,父亲把这棵梨子树种在我家后面的那个菜园里。
小时候,物质匮乏,我们苗寨里常有的水果也就是梨子、桃子一两样。其他如枇杷、板栗、八月瓜等,不是人们种植的,都是大自然里天生的。
大概是物以稀为贵吧,因为种有梨树、桃树的人家不多,但凡种有这两样果树的人家,也就有那么一两棵。
孩提的我们常常很少能吃个够、吃个痛快。因为每每果子成熟时,父母常常摘下来以后,装进箩筐里,挑到十多公里外的农贸集市上卖,把换来不多的钱买煤油、买农药化肥、买镰刀等家里必备生产生活用品,若尚多出一两元钱,就帮我们添置一双新鞋。
至于黄瓜、西红柿之类,常常是用来做成菜吃的,没有哪家那么奢侈,当水果吃。
我们能吃到水果,常常在某一个季节里,自己到野外去找。如枇杷熟了,便邀三五好友到山上找,爬上高高的树上摘下来,几个小伙伴就分着吃;田边地头的地枇杷熟了,也会邀上一群小伙伴去翻找。
当然,我们是知道哪个季节山上会有哪些果子,哪些野果好吃。然而能享受这山里的野果美味,常常是靠运气的。
但父亲和娘,却从来不把家的梨子拿去集市上卖。
“天上的织布机很大很大的,织女是个勤快的姑娘。织女每年织好这匹布,我们人间里所有的庄稼都成熟了,我们大家就有了好收成。要是她梭了断了线,让她织得慢了,那我们人间的收成就不好了。织女可既要织好快,又不能让断了线。她可是不分日夜的织布,生怕人间的收成不好,饿坏人间的人们……”
“娘,织女的心可真善良,她一个人那么辛苦,为的就是我们人间的人过得更好,是不是?”姐姐插话说。
“是呀,织女就是这样的人,宁愿苦自己一个,也不愿意让人间苦!正因为织女善良的人,所以才感动了王母娘娘,每年七月七日,才让她和牛郎、和她的孩子相见一天,那天天上所有喜鹊都从四面八方过来,帮他们一家搭成一座鹊桥,让他们相会。”
“娘,善良的人才会好报。要是大家都像织女那样善良,那外公外婆会不会就不死了,就会和我们在一起,是吗?”
“嗯,要是大家都善良,就没有了没有地主,没有了土匪,没有了恶霸,人也不会欺侮人了,这样在一起,不是更好吗?”
“是的,娘!我们都喜欢这样的!”
……
几天后一个晚上,我们再和娘在院子里乘凉时,娘悄悄从她的衣兜里掏出了两个梨子,给我和姐姐一人一个,可娘却没有。想起娘说过的话,我和姐姐便拿来镰刀,把梨子切开,分给娘一起吃,娘开心地笑了。
后来,我和姐姐知道,前一天,父亲和娘把梨子都摘了下来,娘给我们留下了10几个,其他全部让父亲拿到学校,分给他的学生吃了。
我们有些不解。娘说,织女说过好吃的东西要和大家一起分享,才更香更甜。虽然我们似懂非懂,但这样的善良与分享快乐,在我们幼小的心灵种下了“种子”。
娘讲的故事,有她儿时的苦难经过,有外公公婆被土匪抓去的血淋悲惨;有神话故事,有民间传说,都是我和姐姐最喜欢听的故事。
有一位老师曾经这样说过:没有故事的世界,是单调苍白的;没有故事的教育世界,是沉闷的。把教育寓于故事中,无疑是最快乐的教育。
娘讲的故事,就像娘的乳汁一样,一直滋养着我们成长。我想:一个人的人品,不在于文化高低,不在于仕途职务,而在于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