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晴。无云。
受访者:暴食症患者,女,26岁。长期无业。偶尔兼职。
从身材上完全看不出她是一个暴饮暴食的人,
骨架小,皮肤白皙,只是脸上有一些透着无邪的小雀斑。
单眼皮,笑起来两颗虎牙若隐若现。
问: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答:高中毕业以后吧。
问:是发生了什么事情吗?
答:和男友分开了,不算是早恋吧,我一直暗恋那个男生,高三毕业的那年暑假,我跟他告白了,他没有拒绝,我就当他是接受了。那两个月过的很开心,他带我到处玩。
问:去了哪些地方?
答:也没有具体去哪里,就是满大街乱逛,吃一些小吃,冰淇淋,章鱼小丸子之类的。他功课很好,在放榜之前我就知道他会离开这个城市,去更好的地方念书。所以我特别珍惜那两个月的日子。
问:后来,暑假结束,你们就分开了?
答:对,他去了北京,我留下了。
问:之后呢?
答:临走前,我们开了房。我以为这样做了,我们就算是定下来了。可是....
问:还是分手了?
答:他在大学第一年就交了新的女朋友。他瞒着我,那时候我已经开始打工了,每个月还会寄很多本地的特产,零食过去,我希望他吃到这些东西的时候就会想到我,想到我还在这里等着他。
问:你们常通电话吗?
答:只有我打给他,他常常不接,他说,进了学生会,大学跟高中不一样,大学很忙。
问:你没有去看过他吗?
答:我在工厂里上班,倒三班的那种,很难有假。
问:你们是怎么分手的。
答:有次他发短信,发错了。他是发给他的新女朋友的。
问:内容是?
她站起来,从沙发旁边的柜子里找出了一个翻盖的手机,开机,找出了那条短信。
“要是喜欢吃的话,我让我表妹再寄一些过来,方便的很。”
这条短信在收件箱的第一行,我猜,自从收到这条短信之后,她就没有再用过这个手机了。
问:你没有再问过他吗?
答:还有什么好问的,其实我心里早就明白了。我就是在等一个明确的答案,只是没想到等到的是这个。
问:后来你就开始通过吃东西来发泄这些情绪吗?
答:算是吧,我觉得吃饱了,就踏实了,心里不空了,也不绝望了。
问:可你是怎么会选择吃这个方式的呢?
答:一开始我就是疯狂地吃掉我买给他但是还没寄出去的特产啊零食,慢慢地才什么都吃的。
问:你怎么看待这个时代流行的吃货这一说?
答: 人的嘴巴可以理所当然的出轨, 尝遍各种美味,毫无节制的吞咽,都不会受到指责,这大概就是这个时代里,吃货越来越多的缘故吧。
问:我看你并不胖,是经常呕吐吗?
答:个人体质吧,我只是停不下来,吃得并不多,喜欢咀嚼和吞咽的快感,如果吃得真的太多了,当天夜里我就会腹泻。
问:你现在还爱着他吗?
答:早就不爱了。我又不是傻子。
问:你当初为什么会爱上他?
答:我觉得他很特别,说不上哪儿特别,就是和别人不一样。
问:现在不特别了?所以不爱了?有明确的分界线吗?
她好像想通了什么似的,突然跳起来,
指着窗外的行人答:「你看,那个人好奇怪喔」和「哇,那个人好特别」这是不爱与爱的区别。
关掉录音笔,转头看向看着窗外。
我怀疑她没有暴饮暴食的问题,她只是贪吃,只是寂寞而已。关于暴食症的自我介绍大概只是一个介绍自我的一个噱头吧,她渴望被聆听,所以夸张了自己的苦难与空虚。是时候我该走了,她的答案我很满意,我知道在这个世界的某个角落里会有无数个需要这些答案的寂寞之人。
其实我们从来就没有爱上过谁。我们爱上的 根本就只是 被某一个人激发出来的最心底的感动。
来自自己心底的感动。恋物与恋上食物 也是一样的道理。
失落的时候,一个人坐在走到一处惬意的地方,找一份能让自己快速愉悦的食物,是个不错的选择。我们总是要在人生的低估里,努力制造一种自得其乐的假象,好让爱我们的人不为我们担心,恨我们的人牙痒痒,其实最重要的还是为了自己不可怜自己,为了自己能够不恐惧第二天的太阳。
当天晚上本来打算约几个朋友喝一杯,可是划开联系人,才猛然发觉完全不需要开场白的朋友其实也没几个,要么不在身边,要么已有家室,出来不那么方便。我刚想深深地叹口气,又收了回来。我突然想到了白天那个贪吃的女孩,我想要约她吃饭。
只是想而已,我并不打算行动。
与受访者有过多的生活上的交集会模糊我对一个人的印象,人就是这样的,越了解,越模糊。反而是保持一定的距离才能有最清晰的轮廓,至于那轮廓是真实的,还是虚构的,我不在乎,只要他们说出了想说的答案,我提了想问的问题就足够了。
我走到街口,进了一家人满为患的火锅店。我站在一对情侣的后面排队等位子。他们嬉笑着,好像只要两个人在一起,多长的时间都是珍贵的。我突然想起了很久以前在心底虚构出来的一个片段—— 一对情侣去吃晚餐,店内生意火爆 四人桌都预留给四到五位的客人。两人桌又太挤 , 于是他们 假装不认识,各自选了一个二人桌坐下,连上WiFi 架好手机支架 打开视频通话 看着视频里的彼此开始了一顿远距离的晚餐。
周三,晴,大风。
受访者:男,17岁。辍学。游戏测试员。宅。
问:你想过要成为职业玩家吗?
答:谁都是天天吃饭,可有几个能成为美食家呢。
问:你通常多久出一次门?
答:不知道。没算过。
问:你除了试玩游戏之外,还有其他经济来源吗?
答:打游戏卖装备。
问:足够生活吗?
答:饿不死。
问:你对未来有什么打算吗?
答:我不相信未来。
问:那你觉得未来是什么?
答:所有过去的总和再乘以欲望。
这个答案让我很意外,
似乎很准确,又似乎遗漏什么柔软的内容。
问:你觉得你现在幸福吗?
答:幸福是什么?我不知道。也不想知道,不少幸福就是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丢失的吧。反正我是这么想的。
我不禁哑然失笑,
这句话是事先背好的电影台词吗?还是一个孩子的无心之言?
我捂住录音笔,干咳了两声,回到提问的状态。
问:你谈过恋爱吗?
答:没有。有个女的追过我,我没搭理她。
问:愿意详细说说吗?
答:可以啊,就是一个游戏里认识的,我们在游戏里结婚,然后她说要见我真人,我们就视频聊天了,她还挺好看的,身材不错,感觉是不错,视频上看是这样的。我们聊得还行。
问:那为什么不接受她呢?
答:我没不接受啊,接受啊,就是不想谈恋爱。
问:为什么?
答:我觉得怪,这感觉吧,怎么说呢,就是说吧,这个...突如其来的幸福,像是一场偷窃,心里没底,总觉得下一秒就要交还出来似的。
这句话应该是从哪儿看来的,不像是他的语言模式,不过能被他记住,恰恰说明这句话已经精准地击中了他的真实感受。采访到这里的时候,有人开门。一个身穿职业装的女性一进门先是诧异,紧接着是礼貌的一笑。
“您是?”女人问。
“我朋友,这是我姐。”男生说。
“你好,你劝劝他吧,这么玩儿下去可不是办法。”女人说着转身去了厨房。
“瞎说什么呢,我挺好的,又不靠你养活。”男生说。
女人走出厨房,把一杯水放在了我的面前。
“对对对,不靠我养,那你摸着良心说,你姐我对你怎么样?是不是该活出个样子给我看看了?”
“姐,你摸着良心说,我他妈有良心嘛!”
看来这才是他平时使用的语言,不经过思考,
一句脱口而出的戏谑像是一个浓缩了的生活片段。
“我就不懂了,老老实实地上班工作不好吗?我承认,你现在确实不靠我养,估计你小子还背着我存了点儿钱,但是这哪叫日子啊!”女人说完,抱歉似的看了我一眼。
“姐,你就是没活明白,我比你清楚活着是怎么回事儿,你是给你们的销售团队洗了脑了我发现,简单来说吧,嗐,我是生怕说复杂了你们这些人听不懂,人生只有两件事那就是发泄欲望和控制欲望,可是人啊控制欲望就是为了更好更痛快的发泄欲望,比如努力工作,赚钱存钱,是为了年尾无忧无虑的度假,是为了年老时能够躺在自家院子里什么也不干,这太奇怪了,年轻时什么都愿意干,这样的人甚至被表扬被鼓励被称之为吃苦耐劳,这太可笑了吧,年轻时什么都干就是为了年老时什么都不干!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工作是为了更好的休息,还是休息是为了更好的工作呢,都说工作是为了生活,可生活又总输给了工作!”
“对,你不输,就你不输”
“对,我就赢,我要是不赢,人家能请我做试玩嘛!”
“你就活在你的世界里就够了对吧,你就满足了对吧!”
“不要拿你们的世俗观念去定义我,去绑架我。”
在他们斗嘴的过程里,我确认了两次录音笔是否还开着,因为相比之前的问答,这一段才更加真实有趣。其实姐姐说的没错,弟弟也没错。他们选择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但都无法理解对方的生活。如果姐姐的销售工作本身是她的梦想,是乐在其中的,弟弟对于游戏的热爱是来自真诚的热情而不是为了赚取生活的费用,那么姐弟弟之间在本质上就毫无差别。
可我害怕的是,他们都不是真的喜欢自己的生活,只是想通过一次又次的辩论说服对方,在说服对方的过程里,也说服自己。争论的存在不是为了争出一个结果,人们并不总是在求真,只求在争论的过程里进一步巩固自己原本就笃信的内容,哪怕那是错的。他们希望通过表达自己来证明自己是对的,以此获得一些虚荣与安全感,这就够了,这些琐碎的信心就足够让他们去应付接下来那些连自己也并不是十分满意的日子。
回去之后我又重听这段录音,弟弟说的那句“不要拿你们的世俗观念去定义我,去绑架我。”也没错。我们确实不该被世俗所定义,所绑架,但当我们口口声声说着不想被世俗的规则所绑架的时候,是不是因为我们根本就无力招架世俗呢?
某些不为人知的时刻,世俗的幸福却仍旧吸引着我们,不是吗?
半夜醒来,我突然想起白天录下来的其中一个答案
“不少幸福就是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丢失的”
我想,这句话并不是他的无心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