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走进【余老诗研习写作社】
5月22日,盼望已久的余老诗写作研习社“新媒体写作”终于开课了!按耐不住有点小激动,晚上8点前就早早守候在直播前。
一切都如我所料,课程的安排、讲师、课件PPT、课程内容设计对我来说简直是天衣无缝!比之前听过的几次培训类直播感觉都要好。
说起报名余老诗写作班还有点小私心,讲出来也无妨,反正大家都有目共睹。
其实在报名余老诗新媒体写作课前,在简书大学堂里也浏览了其他大咖的课程介绍。好奇害死猫,看到“余老诗”三个字时,脑子里老想,为什么叫“老诗”不是“老师”呢,看介绍明明是高校老师啊,难道这位余老诗还爱写诗,是个诗人?再看头像,绝对的高颜值,和《人民的名义》里的候亮平还有几分神似,英气、儒气、正气。哈哈!又偷偷的打开余老师的简书,一连偷读了几篇关于讲写作的文章,很接地气的干货,特别又看到有读者留言提到了文章点评。更激起了我的兴奋点。
于是毫不犹豫就选他了,报名成功后,心里有点小窃喜,总算找到我的“知音”老师了。
课程的每一章每一节,都好像是老师专门为我“定制”的,每一个问题点都是我想知道的,也是我迷茫困惑的。从“什么是新媒体写作”到最后“如何获得持续写作的动力”,抽丝剥茧、环环相扣、由浅入深。让我茅塞顿开!
二、没想到【余老诗研习写作社】是这样的
直播课程每周有两次,仅周一和周五,我又小窃喜了一把,上课的时间安排我很喜欢,因为我不喜欢接连几日上课,太疲惫。
直播结束后,更多的活动在群里,本以为群也就是个形式吧,有事说一下,没事大家都潜水。没想到的是,【余老诗写作研习社】有学习活动内容,并且是每日、每周、每月都有,并且活动都以写作实践为主。写听思所感,欣赏精品文章和推荐好书好作家,写书评,文章研讨。并且根据大家的投稿数量还有积分奖励。这么丰富的活动内容算是第一次见识到了。
余老师还特地安排了2名助教为小伙伴们提供活动服务和帮助。
余老师在群里公布说,课程会结束,但群里的活动会一直持续下去。
意味着我们不是一次性学员,也不是临时的群员。
马上好像有种终于找到了“组织”的感觉!
三、没想到余老师是这样的
而余老师自己呢,给大家一一的“批改作业”,说实话,我看到群里小伙伴们一个接一个的发言,有的说把文章投入简书写作研习社专题了,有的说把听后感私信发给余老师了,老师一一耐心的回复着,每“批改”完一个就在群里回复表示下鼓励、表扬。
我看到那么多的小伙伴都交作业了,生怕自己落后一样,也急急忙忙的码了一篇,码完扫了一眼,自我感觉良好。直接从简书里复制粘贴私信给了余老师,没想到老师回复说他看完会以WORD文档格式发给我,一个小时后,老师回复了,我打开看了下,老师帮我段落有致的重新排了版,还将重要字句加粗。也私信给我提了几点写作建议。
看完老师耐心细致的回复,顿时愧疚之感油然而生,我想想自己是不是太自私了,怎么没想到给老师发文章应该以文档的形式呢!只图自己方便,这是随意交差还是敷衍老师呢?
惭愧之余,反思良久。
走出校园十几年的职场生涯中,也曾付过昂贵的学费去参加一些职业类培训和学习。老师只管上课,只管布置任务。能检查任务结果的寥寥,一是因为时间不允许,二是老师觉得学员都是成人,应该为自己负责。不可能像小学生那样一一批改点评作业吧。
也曾参加过一些行业大咖们讲座,和大咖们连正面对话的时间都没有,想提问还是有时间限制的,谁会关心你是否听得懂,是否吸收了多少呢?
不禁想想,这么有责任心的老师去哪里找呢?这么超值的课程去哪里能听到呢?
四、没想到总有人比我更积极更努力
晚上11点了,还有小伙伴在群里发微信,说在简书里写了篇文章,麻烦余老师看下;过一会又有小伙伴留言了,说【今日一思】写好了放入简书了,麻烦助教登记一下;还有小伙伴发私信说要报名28号的散文写作……
看着这么多努力的奔跑的小伙伴,我还能坐井观天,妄自菲薄吗?
这么好的社群哪里去找呢?这么精进的小伙伴去哪里遇呢?
反观自己每天忙着碎片化的浏览各种资讯,各类热文,各个大咖推荐的书单,硬憋着码一些别人咀嚼过的残渣剩饭,追一些浅薄浮躁的热文热剧。
庆幸自己在迷茫之时,走进了余老诗写作研习社,把以往的虚妄念想倒空,重新回炉再造。淬火成钢!
人生最难得的是走着走着,能遇到一群和自己一起前行的人。
不管人生走过三十年,四十年,亦或五十年,有良师指点,有益友相伴。此生无憾!
最后用一句余老师课件的一句话结束,动笔才是王道,学以致用才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