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到底意味着什么?

-----《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之摘要笔记

第四章 为什么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这么难?

引言

人类和动物的区别,是人具有思考能力。思考能力的核心体现是,人可以理解抽象概念。《人类简史》的作者赫拉利在该书中提出的最让他自己得意的概念就是:人类社会是一个想象共同体。而这个想象共同体的基石就是:抽象概念。

我们人类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不断理解抽象概念的过程。比如几何里面的面积,就是一个抽象概念。可是抽象概念又难以理解,理解了之后,也常常无法应用。我们刚学会求解桌布的面积,可是题目的内容换成足球场的面积时,便就又被卡住了。

因为大脑不喜欢抽象的概念,而倾向于选择具体的事务。因此我们学习的时候,常常需要借助于各种各样的具体事例来帮助理解。

理解就是将新知识和旧知识连接起来

认知心理学家说,

理解其实是记忆。

因为旧知识存在于我们的记忆当中。想象以下,你的地理老师在跟你讲解地球的内部构造,他向你描述,什么是地壳,地幔,地核。你在努力思考,这到底是什么东西。然后老师跟你举例说,地球的内部构造,就像鸡蛋的内部结构一样。你如果亲眼见过鸡蛋的内部构造,就会有恍然大悟的感觉。你瞬间觉得,你懂了,你理解了。因为你把原来你记忆当中鸡蛋的内部构造回忆了起来,而老师跟你说,地球的内部构造和鸡蛋是一样的。

所以理解新的事物依赖于联系已知的事物。其本质是:

让正确的已有概念进入工作记忆,并重新加以组合。

而在教学、说服、影响各种领域,最长使用的技巧是“类比”、“举例“,就是以上概念的具体应用。

比如为了说明立场错误会导致我们对世界的理解有偏差,我们可以举这样一个例子:

立场的错误就像严重扭曲的镜片,除了不是戴在我们鼻子上,而是存在于我们头脑中。---《超越感觉——批判性思考指南》P102

在举例当中的运用,最需要注意的是,例子需要是和实际生活当中相联系的熟悉的例子。因为例子管用,不仅仅因为例子是具象的,而是因为具象又熟悉。

我:不同的测量方式提供了不同种类的信息顺序量表提供等级,等距测量时数值间的差别有意义。
你:这真难理解。
我:好吧,我举个例子。莫氏矿物硬度表示一个顺序量表,而成功的罗殊模型是一种等距测量。
你:我看我还是一边去吧。

所以,不是给出了实例就有帮助,需要是熟悉的实例。

如何做到深刻理解

哲学家约翰赛尔为了回答电脑在不理解自己所作所为的情况下,是否有智能行为这个问题,他提出一个假设:

有个人独自在房间,我们从门外递给他写有中文字的纸片。门内的人不懂中文,但他对每条信息都能做出回应。他有一本巨大的书,每一页分为两栏,左右都是汉字。他在书中左栏查找查找和纸条相同的汉字,然后将对应的右栏文字抄下来,再传给门外的人。我们可以说门内的人懂中文吗?

几乎每个人都说他不懂。

事实上,这台电脑就是只会机械记忆,而根本不会思考。而我们学东西也要避免这种死记硬背的机械记忆。

比机械记忆常见的是表面知识。我们对于知识有自己的理解,但是有局限性,换个环境就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了。

深层知识应该是什么样子呢?我们对于知识点掌握的更多,知识点之间的连接也更加的充分。

他不仅知道部分,还知道整体。当我们的知识里面某个部分发生变化的时候,我们能够清楚的了解到对其他部分的影响。

因此,拥有深层知识的专家,可以预测问题,因为预测问题的实质是将以前类似问题的条件替换掉以后,可能发生的变化是什么。

所以深层知识表示理解所有事情,包括抽象的概念,实际的例子,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什么阻碍知识的迁移?

当我们学会计算足球场的面积后,我们还希望能够计算出桌子的面积。这个东西叫做迁移。当我们在说迁移的时候,我们其实是在说,新的问题和旧的问题看上去不同,但是我们有合适的知识来解决他。

无法迁移的原因是,我们无法发现问题的深层结构,受制于我们用旧知识来理解新知识,我们学新知识的时候,首先关注的是他的表面知识,因为表面知识才有可能被我们理解,并且和旧的知识联系起来。

用旧知识来理解新知识,可以促进我们理解,但是是一把双刃剑,过于关注表面知识,也会导致我们无法了解到深层结构。

第二个原因是,无法找到新问题和旧知识的对应关系。

在前面的描述中,我们提到用鸡蛋的构造来理解地球构造的例子,如果你无法将地壳和鸡蛋壳练习起来,你最终还是无法深刻理解地球的构造。

如何增强理解力?

通过这一章节,我们了解到理解就是将新知识和旧知识连接起来,理解其实是记忆。要做到深刻理解,就要理解抽象概念,实际例子,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并且各个抽象概念之间也要形成一张网,这样当某个条件缺失或者发生变化的时候,我们可以根据没变的条件来进行推导出新的结论。

知识的迁移是在讲我们能够解决表面不同,深层结构相同的问题。促进迁移,首先要发现不同问题内在的相同深层结构,其次是要将新问题和旧知识之间的表面结构和深层结构对应起来。

李笑来老师曾经在写作课里面,推荐过一个收集素材的方法,仔细想想,恰恰是可以促进理解力的。我们收集素材,到底要收集什么呢?

  1. 理论概念,比如二八理论;是对现象的归纳,是关于知识的深层结构;
  2. 类比;是在新知识和旧知识之间建立一座桥梁,可以促进理解。
  3. 例子;是关于知识的具象,人脑更容易记忆例子,可以采取故事结构。
  4. 思考方式和论证方式。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Android 自定义View的各种姿势1 Activity的显示之ViewRootImpl详解 Activity...
    passiontim阅读 173,581评论 25 708
  • 风萧萧 叶希希 泪 喜悲 橘黄灯下 人悲欢 月 黯淡的黑 夜 黎光揉碎一切
    夜羽无锋阅读 93评论 0 0
  • 立晚冬雨下, 霜桥落泥泞。 身同秋色苦, 无为在风中。 孤独三十载, 寂寞谁与同。 但爱余光里, 有意悦风清。
    垄上行云阅读 197评论 0 1
  • 壹 “青华,本宫派你去下界抚慰我儿英诃。” 奉天后之命,我便这么莫名其妙的跑去了下界。 话说前些日子有人捎给我一个...
    池鹤守阅读 583评论 0 0
  • 朋友们,你们好。 今天看了《奇葩说》第三季的某一集,里面有些东西给了我不少的感触。 所以在这里让我们来聊一聊,关于...
    神转折说阅读 614评论 1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