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忘记在哪里看到过这样一句话,说《道德经》在世界上受到很大的推崇,尤其是德国,几乎每一个家庭都有一本《道德经》。
或许这句话存在一定的夸张性,但不管怎样,它足以证明老子思想在世界上的地位,以及对世界哲学界的影响。其实,老子的这部传世经典对世界的重要性远非我们所能想象。去百度下你就可以知道,这部中国的传世经典,无论是在世界的哲学界、思想界、科学界,还是政界、企业界它都产生过而且一直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这部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在世界文化名著发行量上,仅次于《圣经》排名第二。
然而,遗憾的是,在我们国家似乎仅有少部分人对它产生兴趣,且以社会各界成功人士、有身份有地位的人居多。而作为一般普罗大众,则倾向于比较易懂的读物。
是的,我们之所以不选择它,或许是被它那文言形式所吓倒。其实,我很想告诉大家,当你打开这本书试着读下去的时候,你肯定会被其中引领了世界文化几千年的老子智慧深深吸引。
那么,世界有本《道德经》,这本《道德经》是我中华先人的思想精髓,作为华夏儿女的我们自然有责任、有义务让它成为自己人耳熟能详的大众读物。
所以,接下来就让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共同走近这部经典。
【第七章】
天长地久。
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非以其无私耶?故能成其私。
【译前语】
道体永恒,道用无穷。人们也许由于道体空虚,看不到、摸不着,而对这个说法难以接受。天地是道所创生的,是看得到、摸得着的,用天地来说明,人们也就可以由此而上推到道了。
【译意】
天地是永恒而无穷的。
天地之所以能永恒而长久的存在,是因为它们不为了自己的生存,而是为了自然的运行;它们的永恒而无穷是由于无私的关系。它们生长万物,只为了生长而生长,只为了服务罢了。所以能够长久生存。
体道的圣人明白了这个道理,遇事谦退无争,反而能在众人之中领先,得到人家的爱戴;事事不计较利害得失,舍己为人,将自己置身度外,反而能保全自身的生存,身受其益。
这不正是因为他的无私吗?不自私,结果反而成就了自己。
【浅显体悟】
本章说明“无私”的益处。从天地的不自生而能长生,下推到圣人效法天地的无私,而能成其自身。
孔子“毋我”,老子“无私”,在这一点上孔老是相通的。由此可见,铲除利己之心,立人达人,成人成物,是伟人事业的共同基础。
在伟人如此,其实,在我们小人物也是同样的道理。“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等等这些,想必就是老子这一理念的延伸。
一个人的德行高低、荣耀多寡、与人与己的相处方式,其绝大部分也是源于他待人待物的表现,源于他对自身和周边环境的关系的认识。
所以,深刻体悟这一章节,并谨记老子的教导,定会从中不断受益。
【题外话】
说起来,自己感觉挺惭愧的。《道德经》是我国的传世经典,其内蕴含的东西精深似海,对我而言,全然没有解读它的能力和资格。这也是我为什么在标题上特意用了“品读”二字。
然而,虽是品读,却仍少不了解析。所以,我尽可能的参考其他类似书籍,在其精准见解的基础之上再稍作加工整理,也斗胆多多少少的夹杂了些自己粗俗的体悟。
最终的目的,是为了让自己对《道德经》体会的更深刻些,在深入中多学习些东西。以此来提醒、鞭策自己不忘先人的智慧,永尊圣贤的教诲。
而公开发布更是希望更多的有此需要的小伙伴,可以陪我一起丰富精神世界,一同进步,一块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