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完了一本书,村上春树的《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喜欢,安静且孤独,我想这是人生常态且是真实的生活。
“并不是一切都消失在了时间的长河里。那时,我们坚定地相信某种东西,拥有能坚定地相信某种东西的自我。这样的信念绝不会毫无意义地烟消云散”。
人若真的受伤,通常会无法直视伤口,想隐藏它忘却它,把心门关起来。这是一个成长的故事。要成长,伤痛就得大一点,伤口就得深一点。
觉得你和主人公多崎作有点像,或者多崎作像我们很多人,躲藏在人群中,带着内心的伤口,与过分亲近的关系恐惧且保持着距离,又发了疯一般地渴望一种温度和亲密。然后沉入在日常的生活中,像绝大多数人一样读书、工作、挤地铁、恋爱又离开,最后也像绝大多数人一样老去。但即使这样的没什么特别之处的人生,也有其独特的地方,只是或显露于外界,或藏于心。有着自己一个人的心事,有着被别人深深爱着的气息或样貌,有着喜欢猫却不喜欢其他宠物的癖好,甚至喜欢每次吃饭点啤酒,但总会留点在瓶子里。日常生活的种种暴露着每个人的不同,每个人的生命足迹,像基因一样,总是那么一样,又那么不同。
书中这一段话:“环顾四周,是一片布满岩石的荒凉大地。没有一滴水,不长一棵草。没有颜色,也没有像样的光。既没有太阳,又没有月亮和星星。只怕也没有方向。唯有不明底细的薄暮与深不见底的黑暗,隔一定时间交替轮换。对于拥有意识的人来说,那是终极的边境。但同时那里又是丰润之地。”我想是这样的,不管我经历了怎样的不开心的经历,怎样绝望,怎样渴望一个外援,或者怎样孤单无助,但终究不会真的成为绝境,顽强的生命力总能带着自己突出重围,最后无形中或者无奈中,反而一点点助长了自己的灵魂,得以在停电的日子里一人独坐3小时,直面自己,竟能在嘴角微微笑起,我想这也是对自己的极大宽慰。这样的我,也可以是这样的你。
豆瓣有个评论说“无论你走得多远,最好都不要留下一个结,否则就算无怨无尤地往前走,还是得接受老去后时不时回过头来,舔舐过去已经结痂的伤口。”
是这样的吧,很多伤口只有掰开了撕碎了没有烂肉才能彻底痊愈,心中不留遗憾,或许前提条件是,全身心地投入,真真切切地去过,去开心,去痛苦,去爱,甚至去孤独。唯有真的发生了,才是真的,所有的假想都是骗自己的,不是吗?而为了看那份真实,为了不留遗憾,我们总得拿出点什么,比如满腔的爱意,比如无尽的暗夜,比如一个人孤单的背影,又比如匆匆赶车的奔跑。而这些都是理所应当的。
文中有一句,“人的心灵就是夜间的鸟。它在静静地等待什么,时机一到,就径直冲那里飞去。”看到这句话,我就想到了你,并且只想到了你,或许真实的你就是那只黑暗中振翅待飞的鸟。
豆瓣书评里有句话——“人和人,就算只能靠近片刻,依然期待全然的交融,能承受多少分离的痛楚,就感知多少相聚的幸福。最后,两者在岁月里达成和解,带来安宁。”或许我们也能如此,几年的分离,也能感知到几倍的幸福。或许,幸福就那一时,却会留在心里,像个伤疤一样,留在那里,越老越能感到他的疼痛与存在。
村上春树有句话“白昼之光,岂知夜色之深。”或许,我不能理解你的地方,与你不能理解我的地方,就在于,我们分处不同的境遇,一个白昼,一个深夜。但,总有黎明相交的时刻。况且,知又如何,不知又如何,总是会抱有一份祈祷之心,希望你好。也希望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