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上小学的时候,我家屋后有一棵大柳树。每天放学回家,我穿过田间小路,正朝着家的方向走去,可以看到光秃秃的树枝慢慢冒出鹅黄的新芽,一天比一天伸展茂密,那是我对春天最初的印象。
后来,田埂上的草儿也都长起来了。三月间,田野上是一片一片金灿灿的油菜花。还记得那会儿会和弟弟一起奔跑在这样的羊肠小径上,任耳边的风呼呼地吹过。我像男孩子一样调皮,会凑近了看正在采蜜的小蜜蜂,也曾捕捉过它们,然后从小蜜蜂的尾部吮吸清甜的花蜜儿。没有种油菜花儿的田里,通常会种满了紫云英,随着春天过去,犁田的水牛会将它们翻到地下,成为滋养土地的肥料。在此之前,那儿是我们嬉笑玩闹的好去处。男孩子们喜欢在紫云英花丛里打着滚儿,女孩子们则会将花儿插在耳鬓,发间。
等柳树的树叶长齐了,我所就读的小学会组织一场风筝比赛,于我们更像一个值得期待的节日。学生们在老师的组织和带领下,以班级为单位,排着整齐的队伍,一起向空旷的河滩进发。卖零食吃喝的小商贩们也会骑着三轮车跟在队伍后面。等到了地方,孩子们就开始了风筝比赛,累了就三五成群坐在平坦的河埂上,买点小零食,一起傻傻地望着天空中飞舞的风筝,聊天说笑。
对了,还有盛开在山间的杜鹃花儿,也是这个时节萦绕在女孩子心头的念想。记得那会儿我会到住在丘陵间的同学家里,一起相约去山里采摘玫红色的杜鹃花儿。虽然常常会被松杉的刺儿划到,也会要走崎岖不平的山路,不过每每摘到一大捧新鲜的或盛开或含苞欲放的杜鹃,心里还是美美的。回到家,我们会找一个玻璃瓶插起来,一两个礼拜房间里都春意盎然。
这个时候的乡村,田间地头生长着一种叫“蒿子”的野菜。按照我们那儿的习俗,在农历三月三之前的蒿子比较鲜嫩,女人们尝尝相约在午饭后一起去采摘蒿子。大家一边在草丛里找着蒿子,一边你一言我一语地聊着家常。待到夕阳西下,各人的竹篮子里都装满了蓬松的蒿子。然后,她们会将蒿子在水里淘洗干净,再像洗衣服一样将篙子在石板上切断揉搓,最后成为一个绿绿的小菜团。回到家后,她们会将蒿子混到新磨的米面里,再切入肥肉相见的咸肉粒儿,做成一个个小剂子,最后成型了是一个个扁平的粑粑。我们老家管这个叫“蒿子粑粑”。常见的做法是将粑粑在香油里煎到两面泛黄,趁热吃,那叫一个美味。蒿子的独特香味加上腊肉的丰厚口感,入口之后,唇齿间是满满的满足感。长大了,我们这些远离家乡的孩子们,到了这个时节,就会分外惦记蒿子粑粑的味道。也算是一份独特的乡愁吧。
这些年,越来越少的机会可以看见家乡的春天了。当我在城市的公园里,看到盛开的花儿,变绿的草地,以及攒动的人头和许许多多的帐篷,我常常想起年少时的乡野。那些无忧的时光,色彩缤纷的田野和河滩上空五颜六色的风筝,都能轻轻拨动我的心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