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学到了,每天重复的动作无论是工作还是人生,都具有战略性的意义,如果把每天重复的动作流程化、模板化、套路化固定为一系列战略工具,就能把这些动作中的战略性意义最大程度发挥出来。这也给我了一个很重要的启发,要把有限的资源聚焦投入到这些「重复」的动作上,这一方面是集中力量办大事;另一方面是不容易受到外界变动的影响。
华楠老师讲道:“所有重复发生的动作都是战略工具。当你对每天重复的动作进行拆解研究,明确每个动作细节的功能,依据功能需要去优化动作细节,这种优化就具有长期提升效率的威力。当效率提升到一定的量级,是能够完全定成败的。所以我要特别强调,所有重复的动作都是战略工具,对于这些战略工具我们就要把它流程化、模板化、套路化。”
再听华楠老师讲这句话,我意识到了在拆解研究重复动作中的关键是:明确「功能」,这是自己过去从来没有有意识地思考过的方向。明确「功能」是做拆解研究最重要的事情。
关于「拆解研究」,第一个方向是从「重复」的动作中挑一个出来进行拆解;接着,在拆解完成前要不断地思考这个动作到底携带了哪些功能;然后,把这个动作中所有细小的零配件拆解出来后,根据功能进行分类,进一步明确每一个动作细节对于整个动作的功能和战略作用。这个时候基本的流程、模版和套路已经出来了,接下来就是在「重复」这个动作的过程中,依据动作的「功能」进行优化和迭代。
这给我一个很重要的行动启发是,无论是人生还是工作,都可以从头脑层面抽离出来将每天的动作分为「重复」的动作和「非重复」的动作。接着进一步思考,「重复」的这些动作的『功能』现在是什么,还可以是什么,应该是什么;然后根据「功能」对『重复』的某一个动作进行调整和优化。当这个「重复」动作的基本流程、模版和套路固定下来之后,这个动作也就可以被称为一个『战略工具』了。
当这一个小齿轮转动起来了之后,自然也会带动其他「重复」的动作逐渐地成为一个又一个「战略工具」,并在每天『重复』的过程中形成积累。在时间的作用下,自然能够达到华楠老师讲道的效果:“当效率提升到一定的量级,是能够完全定成败的。”
华楠老师在课上以「海报」的功能举例讲道:“一张海报它的功能怎么去拆解?每个区域要实现不同的任务,首先要僵化、固化这个内容。然后通过模版迭代来进行优化。一个海报的功能,首先它要在购买环境里面和购买者进行沟通,向购买者推荐一本书,一本特定的书,就是海报上的这本书。推荐这本书就是要传达购买理由,它要想把这本书卖出去,它就要激活购买者的母体行为,然后把购买理由传达出去,然后下达购买指令。这是卖一本书。它卖这一本书的同时,还要卖文库,让购买者知道这本书是在某一个文库里,加深对文库的印象。所以卖文库的同时,它还要卖读客这个品牌,告诉购买者这本书是读客出的,是一个你熟悉的、你信任的一个出品方。”
这个例子让我清晰的看到,对于「海报」这个在营销活动中大量使用的宣传工具功能的拆解,首先明确「海报」最底层的功能是「沟通」;接着,要明确整张『海报』不同区域所承担的战略任务,划分好了战区和战略功能之后,就是对每个部分具体承担的战略功能进行拆解,思考如何行动才能实现战略功能。
一张「海报」需要同时实现三个层次的功能,①卖书;②卖文库;③卖品牌;这个也就将一整张海报分成了三个区域,每个区域所承载的功能不同,同时对于整体来说带有联动功能。
海报在实现「卖书」这个功能中,首先要在「海报」所处的信息环境中能引起受众的注意,也就是华楠老师讲道的“被看见的同时被理解”,这一步实现了海报「推荐」一本特定的书的功能;接着要向消费者传达「购买理由」,也就是这本书的价值是什么,当消费者被这个价值打动,就想详细地了解这本书的内容具体会讲哪些,这个时候要给出价值证据;最后一步来了,消费者了解了价值,看完了证据之后,就需要被「购买指令」引导,尝试购买体验。这本书也就被卖了出去。
海报在实现「卖文库」这个功能中,要达到的效果是,让这个消费者知道这个「文库」并加深对它的印象。海报在实现「卖品牌」这个功能中,要达到的效果是,对「海报」中的这本书留下一个最直观的印象是:这是读客的书,培养熟悉感。
华楠老师讲道:“所以一张海报的功能至少是三个层次,卖一本书、卖一个文库、卖品牌。这三个层次它发生沟通的顺序是规定好的,先是单品,然后是文库,然后是品牌。由于沟通的顺序是规定好的,我们依据购买者的视线的习惯,就是人类获取信息的习惯,把这三个功能排布在这个海报的不同区位、不同地方。这样,一个海报的基本模板就制定好了。”
这里让我看到,一件事具有不同的「功能」,但这些『功能』的重要性程度和战略价值是不同的,需要根据重要性程度进行排列分级,同时,功能的重要性程度也对「沟通」的顺序有影响,一切都要服务于最终目的:与购买者进行「沟通」。
当我对一件事有清晰的「功能」层面的认知的时候,具体怎么行动内心是非常清楚的,只需要按照『固定模版』逐一推进零部件的生产就可以。